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探究物理热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文国
摘 要: 如何使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注重设置悬疑,激发探究热情;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注重过程教学;充分体现“生活―物理―社会”的学科特点。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情境创设 设置悬疑 实验教学 过程教学
高中物理知识和初中相比,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刚进入高中时,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的害怕学习物理,甚至不喜爱上物理课。那么,老师应如何通过运用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的心境回到物理课堂,让他们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呢?我想,让课堂涌动生命的热潮,焕发青春的气息,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激情的有效方法。活力四射,激情飞扬的物理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是师生生命中精彩的篇章,是演绎生命华丽乐章的地方。那么如何才能使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
一、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起到积极学习情感的教学过程。情境教学可以是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强调老师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创设情境的组织者、引导者,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个特征与行为反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具体学习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主动与情境交互,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其认知学习的主体作用。
1.情境创设,诱发动机。教师创设情境时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与非智力因素来决定情境的表达方式的。如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创设一个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可以先做这样一个实验:教师两手中分别拿两张同样大小的薄纸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下落情况和落地情况,这时学生得到的结论是因为两张纸是一样重所同时下落同时着地。接着做下一个实验,教师两手中分别拿一块石头和一张纸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地落下,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它们下落情况和落地情况,学生得到的结论是重的石头比轻的纸先落地。这时教师可以反问学生:真是这样吗?那么接着做下面这个实验,教师把刚落地的纸和石头从地上捡起来,让学生验证是否是刚才的纸和石头。此时教师用握纸的手把纸揉成一个体积很小的纸团,仍然把手放到与原来同样的高度,让它们同时下落,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下落情况,这时学生发出一片嘘声,不禁好奇地问:怎么是同时落地呢?此时,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已达到了。
2.探究情境,以知激情。因为情境创设的重要原则就是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人生的兴趣。情境教学以情境教学为载体,所以情境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同时也是很重要的。
二、注重设置悬疑,激发探究热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一个人优良创造品质的具体表现。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科学品质,教师就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大胆鼓励学生的“求异质疑”行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会答”,更要“学会问”。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对知识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思考的体现,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教学生学会在所学知识的关键处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例如,学习加速度的概念时,可以列举公共汽车与无轨电车(或卡车与小汽车)启动时,速度从零加速到5m/s的事例,然后问学生:“他们速度的变化大小相同吗?”学生很容易回答:“相同。”接着再问:“速度变化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不同呢?”这样,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能活跃起来。同学们会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吗?”……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此时,提出加速度的概念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可以为学生的亲身体验创造更多的机会。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要求我们首先将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加以落实,而不只是作为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如在教学“测定小车的加速度”时,学生首先要回顾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如何平衡摩擦力等知识。在纸带分析时还要运用加速度的相关知识。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学生可以将学过的知识整合、内化,从而掌握这些知识,同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生在做探索性实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及处理实验结果,比按课本的步骤一步一步来进行实验操作,在学习要求和能力的培养方面会有更大的提高。探索性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实验能力。
四、注重过程教学
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为此,物理教学中必须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自主地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通过探究,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充分体现“生活―物理―社会”的学科特点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物理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不能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认识自己身边处处都有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和规律,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之后,我适时地布置这样一个课外探究问题:请同学回家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公路转弯处路面是否一样高,为什么?”“以卵击石时,鸡蛋会坏,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比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吗?为什么鸡蛋坏了而石头没有坏呢?”……
总之,我们要通过不断探索,改进、修正我们的教学方法;通过适当的举例、练习,增加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减轻学生学习的困难,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守华.物理解题思维的理论和方法.
[2]陶昌宏.高中物理教学理论与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