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技巧和体裁教学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左右两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游洪南 黄红玲
摘 要: 传统的英语阅读课程强调对阅读技巧的训练,偏重对词汇、句子、语法等表层语言形式的分析。有人主张重视语篇的整体性及内在结构特点,并将语篇与体裁分析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本文就两派观点分别进行讨论,认为在阅读课程中应该二者兼顾,做到宏观把握和微观剖析。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技巧 语篇 体裁教学
一、引言
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泛读课的开设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阅读技巧、快速而准确地从语篇中提取所需信息和正确理解篇章的能力。
泛读(亦称为英语阅读)是一门传统而且重要的课程,在新形势下要将这门课上好、上精仍属不易。纵观这几年对泛读课程的讨论,我们发现主要分为两个派系,一派着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建立词汇和语言结构的知识,偏重对词汇、句子、语法等表层语言形式的分析;一派则强调对阅读材料实现完整及深层次的把握,主张重视语篇的整体性及内在结构特点,并将语篇与体裁分析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前者属传统派,后者属革新派。本文认为,英语阅读教学应该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讲解语言现象和培训阅读技巧,而应同时从宏观角度对语篇体裁进行分析实行体裁教学,重视语言信息在阅读中的积极作用。
二、系统的阅读训练
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是读者借助于自身的语言知识与经验、阅读策略与技巧、背景知识等,对新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解释,以尽可能准确地获取作者的意图,实现阅读目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策略及技巧,进行大量广泛的阅读,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就是大学英语泛读课的首要任务。泛读课堂教学大多仍然沿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精读教学模式,学习的主要目标仍然是语法、词汇及语言知识。他们尚未认识到将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作为课堂必需的一部分,在课堂内进行系统的传授和训练。而事实上,我们认为,以语法、词汇和语言知识为目标的教学当属精读的教学目标,进行系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训练才是泛读课题的基础。没有阅读技巧和策略的训练,泛读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与精读无异没有特色的课程。
1.纠正学生不良阅读习惯,掌握基本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的系统训练,当从纠正不良阅读习惯开始。尤其是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高中的阅读习惯。有些没有良好的阅读姿势,喜欢趴着或歪着看书写字,有些有着唇读、指读、回读、译读等习惯,但通病就是缺乏阅读技能,无论阅读什么文章,出于什么样的阅读目的,都采用同样的阅读速度、同样的阅读方式。在阅读过程中频繁地使用词典,潜意识地进行逐字逐句的默读或心读,细嚼慢咽,生怕有所遗漏,对所有语言点、所有信息不分主次,平均用力。这种阅读方式既费时又费力,阅读到的只是字面的含义,影响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了整体阅读理解,也影响了阅读兴趣,对阅读效率的提高十分不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略读、寻读及猜测词义等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学会找主题句抓中心,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猜测、推断、概括等综合分析的能力,在阅读中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的能力。同时,我们要根据教师的风格和班级特点,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教学方法。
2.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泛读,简而言之,就是泛泛而读,要广而博。但泛读课程课时量一般都非常有限,在课堂上实现泛读的基本目标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要求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同时,学生在掌握基本阅读技巧之后,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才可能将技巧和策略应用于实际阅读中,千锤百炼熟能生巧,才能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的提高是技巧和阅读总量不断增加的自然结果。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的阅读材料,或者将材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教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己能力并感兴趣的英语读物。在鼓励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教师还需要监督阅读进展,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给予学生以必要的指导。
3.注重文化差异,理解不同文化内涵。
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忽略语言传递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差异问题。而且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很多学生虽然对不同的文化内涵不能理解,但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宏观上应从不同的文化要素(包括民族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地理文化、民族心理差异等方面)切入,微观上可以通过文化内涵词、成语、典故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加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异域文化的内涵,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国外风土人情的了解,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三、体裁教学法
近年来,无论是语言学家,还是人工智能专家都在阅读理解的理论方面,作出深入研究,从语篇的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体裁教学法是在体裁与体裁分析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体裁分析法以全方位多层次的语篇分析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1.语篇分析与体裁分析。
1952年,美国结构主义者Harris在Language(语言)杂志上发表了“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一文,被看做是现代语篇分析的起源。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语篇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国际上《篇章》(Text)杂志的创刊,标志着语篇分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语篇研究受到如此的重视,这是将语言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近三四十年,应用语篇分析在四个层面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新加坡国立大学的Bhatia
将其概括为:利用能学派的语域理论对语篇进行语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语法修辞分析(grammatical rhetorical analysis);交往分析模式(interactional analysis);语篇的体裁分析(genre analysis)。前三种模式基本上还停留在对语篇进行表层描写的阶段,而体裁分析恰恰是从语篇的体裁角度解析特定语篇所具有的特定认知结构,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进行深层解释。语篇分析中的各种研究成果为建立语篇语言学为基础的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方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随着篇章语言学、文体学和话语分析等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体裁已进入语篇分析领域。体裁分析从语篇的体裁角度解析特定语篇所具有的特定认知结构,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进行深层解释,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解释性。它能够回答人们在创作特定语篇时为什么都倾向于这样而不是那样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体裁作为语篇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篇的产生具有约束力。在对语篇进行解析时,如果仅仅重视语篇的衔接手段或句际关系,忽略体裁分析,就很难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其交际功能进行深层探讨,对其语篇所具有的特定的认知结构的认识就更无从谈起。
2.体裁教学法。
体裁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语篇和体裁分析理论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不同的文章都有着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不知其体裁,往往使阅读带有盲目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体裁分析法,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体裁结构、篇章模式和篇章类型,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抓住典型文章,分析体裁框架及写作特点,让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体裁分析入手分析语篇的宏观结构模式虽然复杂,但还是有章可循的。下面我们结合语篇实例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体裁教学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s)是比较重要和普遍的体裁模式,一般可以分解为“情景―问题―反应―评价/结果”(situation―problem―response―evaluation/result)四个组成部分。以我校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泛读教材《新编大学英语》(浙江大学编著第二版)第二册Unit 7 Passage A为例。我们来看第一、二段,作者在第一段就开门见山指出自己“as an American,I constantly found myself tongue-tied when it came to seeing guests off at the door”,并指出问题在于“an abrupt goodbye would not do,yet that was all I had ever learned from these books”。那么作者对此是何反应呢?当然是潜心学习勤学苦练了,在第二段我们就可以看到作者勤学苦练的结果是“with a feeling of mission not only accomplished but surpassed”。下面列出其模式:
(In what situation?)?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Situation(情形)
I constantly found myself tongue-tied when?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
it came to seeing guests off at the door.
(What happened next?) Problem(问题)
Chinese textbooks don’t tell how to see people?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off in real life but start out with the standard phrase.
(What is her response?)Response(对策)
Listening to others,picking up the phrases that ease?摇?摇↓
relations,studying up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What is the result of this?) Result(结果)
I can see the guests off with a feeling of mission
not only accomplished but surpassed.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体裁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好、更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常见的体裁结构和认知模式,在掌握基本的体裁知识后,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培养体裁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甚至创作出符合特定体裁惯例的语篇。
四、结语
通过上面一系列的论述,我们发现,前面提到的泛读课程两大派系其实各有侧重各有千秋,但我们认为,如果仅仅强调阅读技巧训练,英语阅读课程就容易陷入反复枯燥的阅读做题训练,同时让学生只注重表面语言现象和语言要素,忽略了篇章中千丝万缕的逻辑、语义、整体结构和认知各方面的联系。把握篇章的整体框架是英语阅读教程的基本目标,但如果缺乏系统的阅读技巧训练和大量阅读基础,强调篇章和体裁,强调超越语言平面的表层描述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其交际功能进行深层探讨,并试图解析特定语篇所具有的特定的认知结构,就成了空洞的口号,成了阅读过程中不可奢望、不可企及的高度。
因此,系统的阅读技巧训练和语篇体裁教学,犹如雄鹰之左右翼,都应是英语泛读教程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将传统的阅读技巧训练和革新的体裁教学相结合,将“自下而上”的词汇教学与“自上而下”的语篇分析相结合,宏观把握和微观剖析兼顾,突破教学瓶颈,任雄鹰展翅飞翔。
参考文献:
[1]Bhatia,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London:Longman,1993.
[2]胡曙中.英语语篇语言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潘文晋.体裁教学法与大学英语教学.三峡大学学报,2009,(1).
[4]秦秀白.体裁教学法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5]任晓菲.体裁分析法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1),
[6]原雪.多维视角下的体裁与大学英语阅读.西南名族大学学报,2009,(1).
本课题为江西农业大学精品课程《英语阅读》阶段性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