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敏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背景下师生互动交流的基本方式之一。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指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定胜天,只在每事问。”这足以说明问的重要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了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问题,努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的现状
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问就问,随意而问,没有花精力去细细思考提问,没有针对学生的现状和学生的层次来设计提问。归结起来,主要有这样一些不足。
1.简单化、太零碎。
有的老师从一开始上课就问,一问到底,且是自问自答。有的老师所提问题毫无思考价值,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不假思索随口而答。
2.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的提问基本上没有返璞归真,以学生为本,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提问多,学生主动问得少,往往所提问题的答案仅为板书而服务,教学中有近一半的问题是无效的。学生大多是被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3.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口才一流,思维敏捷,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和反应状况。整堂课课堂节奏过快,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思考,思维停留于浅表层次,无法向纵深方向发展;面对学生不够理想的回答状况,教师势必要进行诸如“再想一想?”“还有吗?”之类的不断追问与提醒,导致问题数量增加。这样不良循环,得不偿失。
4.教师所提的问题含糊或者不到位。
这可以分为两方面的因素:客观上,是由教师语言表达、知识水平、性格习惯等原因造成的。美国鲍里奇等人将“清晰讲授”列为“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的第一条,因此,教学提问得模棱两可势必影响到提问的实效性。主观上,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存在偏差,致使提问低效。对教材把握不当,使得看似有效的提问成了“表面的繁荣”;有时过于分散问题,使问题琐碎化,没有提炼出紧紧抓住课文灵魂的核心问题。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巧设课堂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提问的质量不高,提问方法不科学,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会影响教学效果。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激活、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使课堂提问科学有效,从而真正为教学服务呢?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而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从现在有些课堂来看,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一理念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理念与实践脱节,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师要牢牢记住:课堂上,别忘了把自己隐藏起来,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课堂权威观念,让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发表观点,不害怕扰乱课堂。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时,我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然后就课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读课文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营造让学生提问的空间和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了解文本后提出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征询性话语或是启发性语言引导学生提问,对待学生的提问应以鼓励为主,因为学生的提问有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过程。
2.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提问,或是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难点积极思考,或是检查教学效果或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等,教师心中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三个儿子》这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懂得课文中蕴含的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在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后,抓住“课题是三个儿子,可课文最后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学生读熟课文之后,再来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说一个问题贯穿整节课,从而既提炼文章的中心,又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语文这一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营造和谐民主、质疑问难的课堂提问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提问要把握时机、恰到好处。
问题设计好,就要注意提问的时机,若时机掌握得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佳提问的时机,就是在学生“愤”“悱”之时,这时的提问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上下求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指示学生实际与知识之间的差距,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时,我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说出发现了什么,有的同学说课题中的“书”字加了引号,这是为什么呢?我说:“那就请同学们读课文找一找答案吧。”通过读书,学生知道了这个“书”指的是岩石。抓住这个时机我再次抛出一个问题:“叔叔为什么把岩石叫做‘书’呢?请同学们再次读书。”这就进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并且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同时,提问也要务实,要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所有的提问实际上应该是紧紧围绕教材的主要教学点,让学生一旦解决所提的问题,也就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在这方面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提问,尽量避免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可超前性追问或再次递进问题,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
5.努力提高提问对象的广泛性。
“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然而,有不少教师往往喜欢提问少数尖子生,而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总是因为害怕他们答不出或答不正确而避开他们,因此,尖子生也就成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常客”。在这种教学状态下,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积极思考,不主动参与,把自己当做局外人,因而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新课程改革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到课堂提问上,就是要求教师的提问一方面要广,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在对基础知识等内容进行提问时,可以面向学习水平中下程度的学生;在对知识难点进行提问时,可以面向学习水平中上程度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行有效教学。
课堂提问是教师实施教学最基本的手段,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慢慢摸索才能很好地掌握它。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言王国里遨游;有效的提问,需要我们做有心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才能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郭黎,张兆龙.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小学语文[M].北京: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5).
[3]莫宾华.课堂提问一二三[J].广西教育,2004,(1).
[4]蒯超英.学习策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