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课堂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需要做好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充分准备,内容需有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
【关键词】课堂练习;练习设计;有效;兴趣;针对性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它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指的是使学生迅速、深刻地巩固已学知识,熟练运用技能,促进学生更高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的课堂练习,普遍存在单一、低效的现象,经常为学生布置大量的机械、重复的练习。为了让课堂练习更加有效,我尝试着寻找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课堂练习的现状: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提倡“精讲多练”,或直接就是“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而重复的现象。在教师的思想观念中有“不加强和进行重复的练习就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错误认识,结果老师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其具体表现为:
一是过多书面练习。进行课堂练习时,只是布置书面的练习题,而其他形式的练习,如口头回答练习、动手操作练习等很少,甚至是没有。这样就忽视了对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二是盲目多练。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随意的,没有针对性,只是简单地重复再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加深对基础概念、基本法则的理解。
三是只看重解题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练习一味进行简单的模仿与重复,忽视学生在练习中的多向思维因素。
四是练习的普遍性。全班学生都是相同的练习题,没有考虑个体差异,既不注意困难生的学习能力,又不能有效地调动优等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准备好课堂的练习设计
(一)认真研读教材
教材中练习的编排既有全局的构思,也有局部的设计意图,每一道练习题的编排意图都有差异,教师研读教材时,需要归纳:①教材中的练习内容是怎样安排的?意图分别是什么?②哪些练习是注重新知识的基础题?哪些练习是巩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综合题?③哪些练习是加深理解,启发思维的拓展题?根据教学进度的要求对教材上的练习题合理安排,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
(二)深入了解学生
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每一堂课的练习设计应该考虑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题目不应过难或过易,安排学生递进式地逐步展开学习,巩固和消化知识,提高解答能力,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应用范围。
二、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练习时间需有合理安排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新授课、探究新知、练习巩固、课堂总结的时间。课堂练习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或技能,并能够灵活应用它们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安排课堂练习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練习时间过短,达不到教学目的,练习时间过长,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课堂练习时间一般安排在五到十分钟左右。在合理的练习时间里,做到练习效率的最大化。
三、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充分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让学生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练习情境,具有知识性和竞赛性,使练习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练习,从而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在教学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时,我安排了一道练习题,问:同学们每天踢足球的地方在哪?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了:足球场。老师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们兴奋的朝我看来。请按1:100的比例把足球场画在图纸上。问题抛出后,学生们个个手舞足蹈地做了起来,兴趣很浓,纷纷进行紧张的分析和计算。一会儿功夫,绝大多数的学生完成了这道习题,有效地巩固了新知,从而达到预想的练习效果。
(二)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课堂练习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新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加深掌握课堂上教师新近教授的数学思维方法,并能灵活应用它们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因此,课堂练习量要做到适中,避免重复、机械的练习。练习量多了,自然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为了赶时间,学生往往计算粗心、不专心,后进生还会随便应付,教师就匆匆忙忙讲解题目答案。造成只要数量不要质量的心态,完全达不到练习的目的。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着重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易混淆的知识,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的知识积累在练习中提升,技能在练习中熟练掌握,思维在练习中充分发展。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设计这样一组对比练习:(1)一匹布长3米,剪去1/3,还剩多少米?(2)一匹布长3米,剪去1/3米,还剩多少米?这两道题看似相同,但数量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在教学时可抓住1/3和1/3米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对比出分率和具体数量的不同含义,从而用不同的方法解题。
(三)要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课堂练习的设计一定要紧贴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因而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更多地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让数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使学生觉得数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是我们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更感兴趣,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
(四)要有层次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的要求,一般应由易到难、由基本练习到综合练习,由基础知识的巩固到基本技能的训练,循序渐进:①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练习的题型尽量与教材上的相似,只需要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对于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练习的题型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变化,能将课本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③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增加难度,让他们自主探索相关知识。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敢于挑战自己,争取完成更高难度的练习。
四、教师要有过硬的课堂组织能力
在课堂练习上,有效组织管理学生很重要。教师每出示一道题目,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吸引过来,才开始提出问题。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全班巡视一遍,查看学生的解题情况,便于在交流讲解时逐一解决。总之,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有目的地设计课堂练习,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思维拓展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和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学习》
[2]《数学课程标准(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9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