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南锐

  摘 要: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提出教师专业训练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专业发展 职前教育 在职培训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展开,世界各国对教师素养和教师从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基础教育高质量的目标要求,必然提出对教师素质和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新追求。在我国,1995年教师资格证书的确立是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2004年12与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为贯彻该标准,国家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重大项目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21世纪教师教育实践创新的主流。
  一、我国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资助的过程。[1]
  (一)职前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师资培养标准偏低,教师从教能力不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有了很大提高。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显示,截止到2007年,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62.1%;本科以上初中教师占41.1%;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达1.4%。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有些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与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普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状况相差甚远。此外,在现有的师范教育体系中,教师教育课程老化,部分内容陈旧,缺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难以适应新时代教师的需求,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在职培训现状
  早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是一种培训模式:短期的、标准化的。传递内容是离散的技能技巧。传统方式难以满足在职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培训不能面向全体教师,不能照顾到不同地区、不同教师的差异,难以促进其专业发展;此外,我国的教育在各地发展水平不均,中小学教师队伍情况十分复杂:中小学教师队伍庞大,学历层次不一;农村教师学历相对较低,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教师。这给培训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欠发达地区的培训基地大多经费匮乏,设备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最终导致教师培训质量不高,并且传统的培训模式周期长、见效慢,大多流于形式。
  二、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按照专业化要求,应构建教师专业训练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一)强化职前培养
  教师职前培养是教师掌握大量专业化知识,进行师范性、专业性教育,并使之成为专业化的教师的基础阶段。强化教师的职前培养,杜绝不合格的人员进入教师岗位。
  1.完善师范院校的教育课程课程系,加强现代教育的技术培养。
  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备教育技术素养是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为提高教师的生存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应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老三门”,即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课程的体系,适当调整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加强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核心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确实提高现代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2.加强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的培养。
  教师的专业发展、社会的进步都要求教师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探索及研究者。因此,在职前适应期,除学习专业技术以外,还应加强教育科研意识的培养。
  首先,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等理论知识的学习。
  其次,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只有掌握教育科研方法,才能在从普通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
  最后,适当的科研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最有效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所学知识。
  3.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虽然推进了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但审视其内容,仍旧是由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政策法规构成,缺乏教学实践环节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核。因此,首先,必须完善教师资格证的考核内容,在考试形式上采用笔试和实践相结合,建立规范的教学实践评价指标体系。教学人员必须全部持证上岗,这样,从源头切断不合格人员混入教师队伍。其次,一张证书终身制,容易使教师队伍惰化,不具备激励作用。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监督机制已势在必行。教师资格证书应同其他职业资格证书一样,建立定期的审查制度,这样教师资格证书不仅能起到入门把关的作用,而且能为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专业发展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
  (二)完善在职培训
  1.采取远程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现代化远程教育是指通过卫星系统、互联网,以及其他多媒体手段所进行的实况或非实况的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师培训一般采取短期强化培训的方式,形式单一,时间和地点受到极大的限制。对于在职教师来讲,年龄跨度大,学历层次不一,学习需求的差异性也很大。短期培训学习不自主,需求得不到满足。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教师的培训可以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实时在线学习交流,通过网络课件、Blog、BBS等方法学习,不受时空、地点等因素的限制,但是不能针对本校的教育教学实践。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来培训全校教师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形式。[2]它将教师培训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结合起来,时间灵活又面向实践教学的需要,针对性强。但是校本培训仅立足于本校,且培训资源相对缺少,有一定的局限性。
  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刚好优势互补。因此,可以依托现代网络,将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有机整合,充分利用远程资源,结合本校实际,确实开发出一条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新型培训道路。
  2.内容上应注重理论、技术、科研的统一。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教师的成长是从基本的理论到教学实践,再到教学反思的过程。因此,在教师培训的内容上,应重视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育科研的统一。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靠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的手段和方法体系,它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一方面,现代教学活动离不开现代教育媒体,离不开教育技术的支撑,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自我专业能力的提高时,不能仅靠传统的培训模式,而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去主动发展、应对挑战。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现代教学媒体是教师教学的得利助手,也是信息时代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有力工具。在开展教育科研的各个阶段,现代教学媒体都可以为教师提供有力的帮助。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使用教育技术,从事教育实践,进行教学反思,改变教育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3]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知识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教师凭个人力量很难得到较好发展,必须通过交流且进行“详细的、理论上的及实践意义上的交换”,形成“长期的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工作习惯”,才能促进自身发展,从而推动教育的不断发展。
  第一,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各个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一定差异,特别是对于边远山村、西部地区的学校而言,教学资源更是匮乏。因此,可以通过网络,将国内外优秀教师的授课录像、专家讲座等上传到网络上,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
  第二,通过网络可促进教师合作学习、交流与反思。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交流,校本培训应加强教师与同行、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交流,网络则为这样的合作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教师可以利用Blog、BBS等发表教育思想,利用QQ、MSN、E-mail等与同行专家进行沟通。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5.
  [2]尹小敏.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1).
  [3]赵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