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几点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景淑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逐步推行,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很多老师意识到了这场教育变革后面的新内容、新要求,却徘徊在专业成长的大门之外,不知如何提高自己,如何走上这条终身成长的道路。下面我结合自身的经历,谈几点体会。
  1.要有对语文教育无比热爱的美好激情
  如果自身古板、僵化,缺乏对生活和教育的激情,你又怎么能不断进步,你的课堂又怎么能鲜活生动呢?学生又怎么能从你的教学中获得灵感呢?所以,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激起自己对语文教育无比热爱的美好激情。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把语文教学当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来看待,而不仅仅是把它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二要把学生当成延续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看待,而不仅仅是把他们当成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只有把语文教学当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倾注自己生命所有去关注它,热爱它,才能想尽一切办法去丰富它、完善它;也只有这样,才会认真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它在心田激起火花,让它与心灵产生共鸣,从而以一种感人的、可爱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只有这样,才会去不断吸收专业知识,充实和完善自己。付出后,我们会从中收获到一种生命意义得以充实的无限乐趣,而不会是一种负担。所以,改变心态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至关重要。
  2.要有对学生未来高度负责的强烈责任感
  语文老师心中一定要明白,你是培养一台只会做题的机器,还是培养一个鲜活的、能说会道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你的教学不只是当堂课教给学生知识和应试技巧,而是要想办法提升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本着对学生未来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激发起学生无限的学习热情,培养能使他们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而真正做好了这一点,我想学生的语文成绩也肯定不错了。最近我在《语文教学通讯》上读到了《蔡明的“黑板语文”》这篇文章,文中的蔡老师始终把语文素养的养成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一册教材,他的学生一个月左右就读完了,余下来的时间,除了读名著,就是演讲、辩论、背诵古诗文、写日记。虽然语文素养不能用应试语文的标准去衡量,但蔡老师任教的班级,学生语文平均分达到了110.63分,居全校18个班之首。所以,树立了对学生未来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你才会真正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无限乐趣。
  3.术业有专攻,“精”于语文专业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知识处于核心地位。离开了对教师知识的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就成了乌托邦。对于语文教育来说,要确保教育的质量,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准。提高专业水准的关键就是教学研究和养成自觉的理论意识。
  语文教学是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而且要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要想真正在语文专业之路上走得更阔更远一些,就要走上科研兴教的道路,以大胆务实的科研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语文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语文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的事,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事。语文老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
  语文老师不但是教学的实施者,而且是教学的研究者,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教学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也就是进行研究。语文老师在这方面有足够的发言权,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主力军。进行语文教学科学研究是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指引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语文教师还要养成自觉的理论意识,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化教师有几种教育教学理论是不可不知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合作教学观等。专业的语文老师不可不熟悉孔子、陶行知、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前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思想。自觉的理论意识不是说动辄这个理论那个理论,而是强调教师要有这个方面的习惯。自觉的理论意识的形成过程同一于教学实践过程。这种意识的形成,要求教师要有执著的教育情结,敏于发现和思考教学实践中的显隐问题,切于摸索和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困难,自觉地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检验和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在具体的过程中又渗透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而后超越之,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
  4.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无论网络多么发达,我们都不能舍弃书本,要坚持阅读原著。读原著与上网浏览不是一回事。
  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有甘坐冷板凳、耐得寂寞的精神,要自觉地静心阅读古今中外的教育经典著作,让亲近大师,对话名家成为一种精神享受。我每年坚持订阅几乎所有的语文专业期刊,《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杂志成为我手头的常备书籍,它们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着语文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最新研究成果和最鲜活的教学案例;我读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从“三老”的语文教育理论中汲取汉语言教学传统经验的精华,一本《“三老”语文论集》,我反复阅读,有的章节几乎能诵;我读杜威、巴班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我也读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吴非的《不跪着教书》,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李吉林的情境教育,于漪的教育教学求索,韩军的新语文教育,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他们的求索历程,他们的教育理念让我的心淡定,让我的情为语文所系。
  教师读书,首先对学生是一种引领,是一种示范。只有不断获取新信息,补充新知识,吸收新理念,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及时把握教学的最新动态,及时掌握一些新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激活教学活动。阅读生成智慧,智慧的教师才能有智慧的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