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色:当前语文课堂新走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汤素英
摘 要: 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偏离,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教师应还语文课本来的样貌,让本色语文尽快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文本中畅游,来欣赏文本中语言的美。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 误区 本色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但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在追求标新立异的教育模式的今天,语文教学好像走进了一个误区,只要是上课,特别是公开课,老师就会用多媒体,就会用大量的图片充塞课堂,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不停地欣赏课件,以至于有的老师说:“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了。”“语文越教越难教了!”一次我听了一堂陈老师上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令人心情愉悦、受益匪浅。这堂课紧紧把握住了“本色语文”这一主题,使语文课回归语言,回归文字,回归文本,使“本色语文”平淡真实,尽显语文本色。他的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步步扎实,步步平实,步步求真,但又不乏精彩。
一、以读悟文,突出朗读的层次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至今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书声,犹如鱼儿离不开水,只有“熟读”才能“精思”。素质教育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则要把语文还给语文课。我们应该走出“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模式,重视“读”这一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综观陈老师的课堂,朗读始终贯穿其中,而且是有层次地去读。他先引导学生用心地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读完后,自己谈一谈对文中一些语句的理解,或对哪一句话有疑惑,也可以拿出来讨论一下,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同时也把课堂让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立刻行动起来,踊跃发言,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这个时候,陈老师再进行范读,读得抑扬顿挫,赢得学生阵阵喝彩。全体听课老师都被他扎实的基本功所折服。这个时候,陈老师提问:一个人的灵魂高贵体现在哪?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品读,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慢慢地归纳出,一个人灵魂高贵体现在:(一)有思想,(二)有丰富的精神财富,(三)有一种纯正的追求。整节课书声琅琅,一派生动鲜活之气。读,让学生感知了词汇,领略了情境;读,使语文散发魅力,课堂灵动,孩子轻松,而自由式的谈论,更是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了语文味,真正回到了语文课堂的根本上。
二、逐层指导,引导到位
老师在课堂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引导工作,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对课文,精心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陈老师在朗读后提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3)试比较作者所举事例的不同?(4)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逐层深入,慢慢理解了课文的要点。而这些精心的设计、安排都是本着“本色语文”的出发点,力求与课文情境协同起来,让学生读读悟悟,朴朴素素,简简单单。像这种家常课中的精品课,既还原了语文味儿,又尽显了语文本色。整堂课,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五彩缤纷的教学方法,又没有标新立异的独特构思,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而简单,质朴而扎实;丰厚的、实实在在的语文训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而且获得“美感”和“情感”。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在“语文”里,再说具体一点,是在“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里。因此,无论是在教研活动还是平时的语文课上,我们都要用平常心态去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把语文上得“平凡一点”。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谁说就没有“亮点”呢?语文“回归常态”,这样的语文才是本色语文。在当前深入开展“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研究活动的教学形势下,我认为只有本色的语文才能解决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的问题,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更加坚定了上好语文课的信念,对本色语文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本色语文朴朴实实,返璞归真;本色语文关注孩子,以人为本;本色语文删繁就简,丰实有效。但本色语文却不是平淡无奇的,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悉心关注孩子语言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全身心地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而服务,让学生爱上语文,让语文课堂不只是单调的训练,或是热闹的舞台,而是彩色的课堂,是学生学习母语、感受母语、爱上母语的课堂。
所以我认为,当前的语文教学,应尽快从误区中走出来,做到本色教语文、简单教语文、轻松教语文。语文应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与时俱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