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动手实践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伟

  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最为活跃的一块园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当务之急要在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动手实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的空间,真正地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它甚至可以帮助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1.设疑加鼓励,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设疑加鼓励是良好的手段之一。设疑是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之前,设置疑障,让学生大胆猜测结果,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克服一切都要教师告知的依赖思想,并且在猜想中体验创新的喜悦和自豪感,这让学生兴趣大增,对于学生猜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不管正确与否,不要轻易下定论,对于猜测中不时出现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明确鼓励,使他增强自信心,学习的劲头会更足。如:教《角的大小》时,设疑让学生猜测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选择、实验来完成学习。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活动角,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短不等的角,以及两块三角板,让学生自己选择工具,通过小组合作来探讨一个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同学们合作探究,会学得很主动,在交流信息时有不同的见解,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学具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会得到“两条边叉开越大,角越大;两条边叉开越小,角越小”。有的学生会得到“两个角的大小相等,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结论。有的学生会通过动手实践,得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不同方法等。这样的课堂教学开放而且有效,学生学得很主动,充分培养了合作探究能力。学完此内容后,课后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以直观与动手操作为基本手段,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等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用所学的知识(三角形、线段、射线等)设计图案,可以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创新,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既发挥想象力,又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更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抓住教学机会,引导学生随时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有时,课堂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几何知识,动手实践是较为理想的办法,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会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时,理解“对称”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剪纸(对称图形:花边、五角星……),让学生发现这些剪纸的美丽和奇特,猜测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然后自己尝试着剪。允许他们率性而为,允许他们失败,甚至允许他们犯错误,教师尽量多地给他们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对称”的意义,并不断尝试着得出对称花纹的正确剪法(其实就是对称的实际应用)。通过观察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理解折痕就是“对称轴”,然后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一般的和等腰的)、平行四边形等,判断它们的对称性和各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可以讨论,可以求助,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大部分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动手实践可以马上得到验证,并及时得到反馈。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让学生动手操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
  3.创设现实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给予,不是单纯地模仿和记忆。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并做到: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通过探究得到的,教师不要提示;学生能通过交流讨论得到的,教师就尽量少说。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特征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首先,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形状,出示一幢高楼模型,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学生看到的形状是各不相同的。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家的左邻右舍是什么样的(在自己的家看到的一个侧面)。然后让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拆开平铺再观察,在老师不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并让他们尽情说出自己的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学生的动手、直观演示,模型可能是一致的,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维上却是千变万化的,得到的结论也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了。这是学生发展思维的极好机会,即使失败也是一种经验。
  以上诸例足以证明动手实践在数学几何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能够抓住机会,让学生从动手实践中理解并获得数学知识,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可以减轻学生学习中的理解困难。从教学的内容看,几何内容本来就是由简单到复杂,有序安排的,教师在安排学生学习内容时,也要有目的地循序渐进,从观察到动手实践,符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所学内容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实践活动要同学生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需要学生人人参与,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体验相关的数学知识,既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又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在几何教学中,尽量每节课都能安排不同量的图形制作或展示,有重点、有选择地让学生动手制作,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思维上的停顿,还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操作。通过图形的制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反过来在制作中也能不断地提高动手能力,确保制作的正确性,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并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思考问题的多元化。在不断的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动手制作直观模型有助于自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观察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全面认识物体,合作交流能取长补短等种种快乐,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而动手实践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合作交流。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思考成果,从而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增强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逐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有质的飞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