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琪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知识积累的需要,是情感丰富的需要,是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的需要。然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阅读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少、慢、差、废”。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所有语文教师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求教于方家。
  一、研究阅读心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发挥学习积极性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大多数语文教师简单地理解语文的工具性,使阅读教学带有极大的功利色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成为阅读教学活动中被动的接受者;把语言的审美变成句子语法的剖析,把有血有肉、含情蕴理的文章变成结构的划分、段落的概括、中心的识记、艺术特色的总结。这样,生动的形象不见了,蕴涵的情理丧失了,“使本来诗意的、审美的,即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语文教学向标准化转向,容易导致语文课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缺失”。不难想象,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是不可能感兴趣的。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真正主体,自己去积累知识、体验情感、审美语言,教师退居幕后,只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帮手,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2.教师的点拨引导要有艺术性。(1)巧问促趣,引发参与。如用巧妙的导语引发学生参与。(2)创设情境,引导参与。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主动发展。(3)精心设疑,启发参与。疑问的设置要有层次性、启发性,要能切中要害,甚至“于无疑处设疑”,使学生有“于无解处求解”的热情和创新。(4)成功鼓舞,激励参与。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设疑要适当,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辅之教师恰当的夸奖,使阅读成为学生一种内在的需求。(5)摆设擂台,刺激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因而“好胜”成为他们的一个显著特征,而在“争斗”中,他们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都能有不同程度地拓展。
  二、手段的多样化,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特级教师于漪说:“阅读教学的任务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学生在学习读书的过程中,怡情养性,增长识见,理解、体味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魅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和训练。
  1.抓好朗读、默读和精读的训练。
  阅读教学,首先要在“读”上下工夫。朗读是阅读训练最基本的手段之一。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语感,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朗读训练一般按照“正确朗读―流利朗读―理解朗读―感情朗读”的步骤循序渐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朗读能以声会意、以声传情,则表明阅读理解力、感悟力有了大的提高。
  默读,也是无声阅读。采用这种手段阅读,可以直接感受文字的意思,阅读速度快,有利于思考、比较、推敲和理解。默读是一种内在语言,更能集中地反映文章的基本概念。在学生默读之前,教师一般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去读、去想,这样就能从对文字的感知迅速过渡到思维和理解上来,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精读是一种咬文嚼字、深入钻研的阅读方法,一般适用于语文教材精篇精段的阅读。精读训练要做到以下几点:全神贯注;弄清字词,明确句读;理解文意,把握情感。学生在精读时能遵循以上几点,经过长期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朗读水平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2.坚持整体阅读的方向。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心理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显现的整体性,而整体性也是我们直觉思维最显著的特征。课文是知识、情感、思维、审美多方面融合的综合体,是作者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的外化,我们不能把这个整体分割开来。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学生预习时,要求学生不要急于肢解课文:分段、分层、概括段意等,而应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看作一个知觉整体,做到胸有成“文”,用心感知材料,然后独立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用了哪些材料?人物形象如何?有什么艺术特色?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何在?以此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对课文初步的整体感知。比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全文,思考问题:(1)文章中的主人公是谁?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要理解文章大意,初步感知作品主旨,作品主旨的忠实体现者才是主人公。(2)菲力普夫妇和于勒给你怎样的印象?(3)你对于勒的遭遇有怎样的感受?
  当然,我们强调整体阅读,并不是排斥对局部细节的揣摩。如我们在理解菲力普夫妇性格的时候,可以从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方面去挖掘,因为菲力普夫妇的贪婪、冷酷、自私、虚荣的特点就隐藏其中。我们强调整体阅读的方向,同时也肯定局部细节的阅读是对整体阅读的有力补充。
  三、实现迁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自主阅读是指:“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阅读,不受外界约束,有扩大见闻的功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阅读的积极性、能动性,做阅读学习的主人。”具体做法如下:自拟阅读目标。就是学生在阅读时能根据阅读物的性质、内容,以及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接受能力,自觉合理地确定阅读目标;制订阅读计划。学生根据阅读目标和自己的实际能力确定阅读的进程,明确自己在不同的阶段要完成的阅读任务;自选阅读方法。学生根据读物的内容、性质,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阅读兴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