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鹉

  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学习总是感到太难,字词意义的变化太复杂。再加上,文言文“佶屈聱牙”,内容上远离生活,学生大多不喜欢。那么该怎样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首先,我们可以确认:学习文言文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文言文中含有大量文化古典知识,而知识从古到今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者并不能截然分开。所以,学生要学文言文,教师也要教。从现实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所要把握的只是教学的度与量。做到:不偏、不废地对待文言文阅读教学――“不偏”,是指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不能偏重,更不能超过白话文;“不废”,是不必废止。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之“课程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部分提到的:“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来看,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任务是很轻的。教师只要让学生疏通文义、背诵诗文就行了。于是,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就专注于词语教学,大多数的教师采取串讲法来达到理清词句的目的,好像文章仅仅只是文言词语的堆砌。即使有时也进行一些所谓的分析,也只是对文章内容粗略的梳理。另外,总是按部就班、千篇一律地串讲,也使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抑制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种有“言”无“文”的教学是有很多弊端的,仅仅把文言文作为阅读教学的工具,而忽视了它的人文性功能,即传承文明的功能。而新课标已确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言”无“文”的教学显然忽视了语文课程的这个特点。
  再说,只教“言”而不教“文”,即只是疏通文义、背诵诗文,就一定不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曾有人把一篇文言课文所依赖的文化积淀,比喻成显山露水的冰山一角。并告诉我们,文言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认识藏匿在海面下910的冰山主体,充分领会课文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就如,教学《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要让学生领会列子的清静无为的主张及其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教学《(论语>六则》,除了掌握有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还可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进一步领会孔子“仁”的思想核心――在孔子看来,终身行之有效的一个字是“恕”,这便是“仁”;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要让学生领会孟子的“仁”,而教学《鱼我所欲也》,要让学生领会孟子的“义”,由此感受到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风采依旧……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课文进入诸子百家思想文化的境地,认识它们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让学生积淀传统文化,逐步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就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也算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
  在初中阶段,现代文教学中在字词教学上所花的时间少,在内容教学上所花的时间就多;而文言文教学却相反,在字词教学所花的时间多,在内容教学所花的时间就少。并且也会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文言文教学在字词教学所花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内容教学所花的时间也随之逐渐增多。
  这就提醒了我们,要进行文言文教学改革,首先要进行文言文的字词教学的改革。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曾尝试过许多办法,觉得最有效的一种办法就是:变序。具体操作如下:
  通常的做法是:阅读一串讲一翻译现在的做法是:自读―试译―讲评
  只要把“讲”与“译”的位置调换一下,就有不同的效果。我以为这样的教学至少有以下优点:
  1 学生在试译中,可以发现自己的疑难问题
  而“每一个问题都蕴含着解决的种子”,有了问题,学生都会急于去解决,不仅记得更牢,还有利于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2 可以改变“灌输”,使学生处于主动接受的地位
  在试译中,学生可以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自主决定时间的多少和速度的快慢,并且可以根据疑难问题的多少,要求老师讲解时间的长短。只要学生处于主动接受的地位,他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效果也更好了。
  3 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用于“文”的教学
  因为翻译可分为口译和笔译,口译比串讲花的时间少,笔译可以放在课外,不必花课内的时间。并且,讲评只是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的,也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当然,这个教学过程,只适用于“言”的教学,所节省下来的时间,可用于“文”的教学。
  4 可以顺应当今中考的考试方向
  几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内容都选自课外。如果教师一味地串讲或“灌输”,只会完成课内的练习,就不能适应当今的考试。而试译的过程,就如同面对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一样,长久下去,学生就不会因陌生而犯难了。
  (1)在文言文教学中,可采用古今互动的阅读方法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用于“文”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释性理解水平和应用性理解水平。为了做到古今互动,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相互参照着阅读。例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一文时,可以对比《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的仗义行侠之“义”的异同,这样参照着读,学生不仅可以读出孟子在面对生与义不可兼得时,所做的抉择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舍生取义的不屈精神,还可以通过对比看到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力量显现,并让它绵延不绝。,
  (2)可进行师生互动。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与学生―起学习古代的诗文,一起回到历史的现场,回到历史的情景中,去触摸历史,看看古人是怎么生活的,怎么说的,怎么想的。语文老师自己要多读些经典古文,比如《左转》《论语》《孟子》等,最好是读全本的,而且应该是纯文言版的。
  (3)将现代文与文言文互动。现代文与文言文是一脉相承的。实际上,文言文教学在字词教学之后,完全可以按现代文教学一样进行内容教学,也就完全可以把新课程理念引进文言文教学之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内容的概括、结构的把握、中心的归纳、写法的分析都与现代文教学一样。比如要分析《小石潭记》的比喻手法的运用,依然可以像现代文教学那样从本体、喻体、使用效果及其与中心的关系去分析。因此,大可不必把文言文的“文”的教学想象得那么艰难,也就没有必要把文言文的教学只作“言”的教学了。
  我在这里只是对文言文教学进行一番思考,或许是杞人忧天,或许还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不管怎样,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文言文教学不能凭着自己是“老祖宗”而偏安一隅,也应参加到教改的行列中去。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