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方法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召学

  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成为我国中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但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调查,仍存在许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问题,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认为合作学习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精选讨论内容
  讨论的价值在于通过讨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让学生有机会对事实做清晰、准确的表达。因此,教师要审慎筛选讨论的内容,实践证明,适宜小组讨论的内容一般包括:学生需要互相启发来拓展思维的问题;学生理解不一致又有必要争辩的问题;学生希望解决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组织学生讨论:1/2+1/3能直接加吗?为什么?你能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吗?这一系列问题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解题的关键也在同学们的讨论中突破了。
  二、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三、寻准讨论契机
  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但并非讨论越多越好。教师必须把握讨论时机,充分发挥讨论的优势。一般来说,讨论的契机有: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教学的重点、难点;概括、小结处;学生起疑处等。就是说,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以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方法指导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等待、观望,而是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以平等关系和学生相处,或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供小组内磋商、协调、参考;或及时了解讨论的进程,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思维素材和深化题旨的信息,帮助学生挖掘讨论的深度。同时要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比如可以如下要求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可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五、规范行为管理
  合作学习是一项集体活动,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行为,要有集体的纪律和合作的规则。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讨论不要纠缠不清,大吵大闹,要重在摆事实、讲道理。注意尊重和倾听别人的发言,分析别人对在哪儿,错在哪儿,以便修正和补充。鼓励学生表达独立的观点。小组讨论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合作学习以独立为基础,如果小组成员盲目听从“优生”,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讨论就没有意义。
  六、进行监控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实践过程要给予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把握学习时间,掌握进程方向,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然后通过成果展示、过程介绍、感受交流等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方法策略、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指向团体的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改进自己的合作学习,通过评价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会合作。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作者单位 辽宁省建平县烧锅营子九年一贯制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