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谈地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付春雪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地图,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通过问题提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利用探究课,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能力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多媒体;地图;问题;活动
   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根据问题积极思考、合作、探究,最终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和地图,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是任何生动的语言都无法代替的。充分运用地图册、分区图、多媒体课件等,把课本和有关的图像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图、填图,让图和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进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中东》一节时,为帮助学生记住中东在世界的位置,我首先展示多媒体课件,闪烁的中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我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图找出答案:1.找出中东濒临的大洲;2.中东沟通了哪两大洋;3.中东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地图上找出了濒临的三大洲、两大洋,并明确中东的地理位置,了解了中东位置的重要性。
   为帮助学生弄清中东和西亚的区别,我设计了“大家来找茬”的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中东和西亚的政区轮廓图,学生马上找出中东少了阿富汗,多了埃及这个国家,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土耳其这个国家,学生马上找出了土耳其的欧洲部分是不属于西亚地区的。这样学生很快找出中东和西亚的差异。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把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任何创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开始。要想培养这种能力,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由传统的先教后学――“授人以鱼”的方法转变为先自学后提问,先学后教的“授人以渔”模式。在学习《俄罗斯》一节时,我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提出问题。然后,我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进行比赛。这一节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提出了以下问题:1.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俄罗斯的主要工业区及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3.指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及主要河流的名称;4.为什么说俄罗斯是欧洲国家;5.说出俄罗斯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问题的提出,调动了这些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设置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新课程中把过去“在没有对问题的产生进行解释时,就对有关问题给出答案,以提供标准化的结论,作为探究性学习的终结”,改变为“展示有兴趣的问题,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答辩及修改解释的机会来解决问题”。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这一节时,先让学生从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认识聚落的分类:农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使学生有感而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接着我设计以“四大文明古国”为例,简单分析“聚落形成与环境的关系”,出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位置图,学生查阅“世界地形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根据课本图“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学生分小组从地形、水源、土壤、气候条件等方面讨论“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原因。
   接着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我们生存的农村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赖以生存的平原,温暖湿润的气候,人们在这里从事“农业”“手工业”“后勤服务”等不同的工作,他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了农村聚落)。经探究得出:早期的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大多地方。
   然后在欣赏我国传统民居邮票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由于环境的不同,聚落的外貌、建筑材料也因地而异”,在人们同自然环境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适应环境的特色建筑,成了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但对于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来说,传统民居应怎样保护,摆在了各国人民面前。我设计了以“北京四合院”这一典型的北方聚落为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通过正反两方激烈的辩论,使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达到本课的目的。
   总之,为了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地理,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给予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常华锋.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山东省德州经济开发区赵虎镇赵宅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