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侯良
当今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而这种环境对心理发展并不利,缺少逆境中的锻炼,遇到挫折和失败等心理冲突时,难以自行解脱和适应。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给学校的健康教育带来许多困难,给家庭造成负担,往往可诱发很多社会问题。因此体育教学中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很重要。
有一部分学生不太适应新环境,缺乏自信心或过分自信,此类学生人数很多,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及运用适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咨询,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还有一些学生人际关系敏感,表现为自卑、交际范围狭窄、与多数学生和不来等,这些不良心理往往是缺乏坚强的意志,因而面对竞争的社会难以适应。
针对学生以上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问题,充分利用体育的价值和功能,既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又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方法和手段:
一、帮助学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运动心理学认为在体育活动中个体可以被群体吸收,群体的认同,竞赛的刺激以及参与的机会,坚持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能与他人形成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群体活动,在活动中提倡互帮互学,对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教学中鼓励学生互相帮助,这都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
二、娱乐性、乐趣性在教学中的运用
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人的各种活动离不开情感的驱动和意志的努力。对体育的爱好程度以及从事体育活动中的快感是扩大身体活动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要使学生感到快乐,活动内容必须是学生喜欢的。
三、使性格偏激的学生养成守规矩的习惯
体育和竞赛都有一定的规则,不按规则就算失败或犯规,让学生懂得守规则的重要性并养成习惯,可以改变学生偏激的性格,使其按规则办事并延伸到生活中,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教学中注重集体项目的练习
因为集体项目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集体活动要求学生齐心协力,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共同达到目标,体会到集体力量的巨大,同时体育规则的遵守和队友的真诚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克服苦难的能力,可以调解人际关系。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新时期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至关重要。体育教学中要更好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迁安镇小寨完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