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如今初中教学的不断变革,为体育教学提供了相应的推力。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让学生充分融入至体育课堂氛围当中。从发展的角度讲,体育教育也能促使初中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认知到体育运动的必要性,有利于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初中体育教学中,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47-02
  引言
  受教学环境的影响,初中学生更愿意将学习时间分配至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导致体育课程的实践效率不高。但是,初中体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缓解来源于生活、学习上的压力,促使学生在训练中能全面认知体育课程的魅力,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更愿意融入课堂,促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缓解各方面的压力。
  一、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必要性
  体育运动有利于使学生具备较好的身体机能,减少疾病对学生身体的侵害,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其必要的。所以,教师需构建合理的体育教学环境,使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第一,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如跑步、跳远、游泳、篮球等,从而帮助学生能充分认知体育运动必要性[1]。第二,学生能在训练中磨炼自己的品行素养,如抗挫折意识、创造能力等品质素养,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提升自己“创造性”的理念。同时,学生能够在训练中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并结合相关运动技法、比赛,全面提升学生对体育理论的认知度。
  二、初中体育教学背景下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
  1.创新课程设计,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应结合初中体育课程的本质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快速融入至体育课堂当中。由此,体育教师应设立必要的“困难”,引导学生主动解决体育训练中的困难,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偏见[2]。例如可在“立定跳远”的课程中设计必要的教学问题问题,具体可结合以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1)基本讲解:引导学生结合教学视频了解基本跳远技巧,包括摆臂方法,摆臂幅度,腿部准备姿势等。同时需根据初中学生的身体极限和常规跳跃水平进行课堂讲解,使学生对立定跳远有一个初步的见解。
  (2)分组训练:为学生设立必要的“关卡”,关卡可分为不合格、达标、优秀三部分。当学生模拟视频的技巧进行体育训练时,教师需要全程记录学生的实施进度,针对性为学生提出建议。对于跳跃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对学生予以鼓励,通过不断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同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如跳跃姿势问题或运动能力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必要的训练计划。对于达标和优秀两部分学生而言,教师需要设计必要的奖励,如可要求学生进行自由活动或为这部分学生讲解感兴趣的体育话题,包括体育精神、NBA等,有利于促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知到运动的魅力。
  (3)团队竞赛:当所有学生都掌握立定跳远基本理论后,体育教师可设计相应团队竞赛,即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模式进行团队竞争。团队成员选择也必须根据训练成绩进行划分,避免某一小组出线全部不合格的情况。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所跳跃的成绩进行累加,评比出成绩最好的团队,并对该小队成员予以鼓励。通过团队竞赛的竞赛式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融入之体育课程学习中,还能让学生逐渐养成团队精神。
  通过如上的课程,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基本体育理论,有利于让学生养成积极进取的心理。同时,教师也应当在教学中融入各类教学活动,根据体育运动的模式确定项目的进行地点,帮助学生更快速的适应氛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感知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融入信息化设备,创设体育教学情境。
  初中生的好奇心、探索能力较强,教师可将体育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探索的模式进行某一体育训练项目。如“4*100接力”的体育教学中。首先,教师可将所有学生分成4人一队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自行使用信息化设备探索接力赛跑的规则和技巧。其次,教师需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初步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接力跑的跑步技巧。学生们通过自我探索,总结出了在接力中怎样才能不掉棒,怎样才能更快速进行传交接力棒,并通过反复试验验证了接力的跑步技巧。此时,教师应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竞争,在比赛技术后总结胜利或失败的原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最后,教師可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奥运赛事、包括跨栏、100米、跳高、4*100米/4*400米接力赛事情况。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运动员的跑步姿势、跳跃姿势,从而提升了学生昂然向上的品质,也逐渐增强了学生的体育意识。总之,教师可利用信息化设备设立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此情境中进行实践探知,逐渐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意识。
  3.结合学生发育情况,探索必要的实践方法。
  体育课程进行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机能发育情况设定必要的实践教学措施,不断激发起学生抗挫折和不畏困难的心理,能够让学生全身心融入之课堂实践当中。例如在进行1500米的长跑训练中,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不能坚持。为了使学生能够在长跑运动中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教师可让学生指定一位小伙伴进行陪跑,从而激励学生的勇于前进的意识[3]。同时,教师也应多为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予以鼓励,结合“换位思考”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训练中不断进行模仿,并将体育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总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两方面因素进行探讨,依据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能通过自我激励不断提升自我,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利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训练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开发。同时,教师也应当构建合理的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标,从而开展必要的体育课程。
  参考文献
  [1]张国娟.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J].神州,2017(12):202-202.
  [2]王依龙.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8,No.367(19):167-168.
  [3]贺志宏.刍议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J].学周刊,2017,25(25):46-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9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