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金美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语文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正展示着它无穷的魅力,并为广大师生所乐见。然而,用其不当亦将为之所伤。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浪潮之中,课堂教学正面临着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式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巧用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在教学《阿里山纪行》时,先播放歌曲《高山青》,同时展示阿里山的秀美风光画面,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皇帝的新装》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
  
  二、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过去,教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在当前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中,立刻显得相形见绌。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有影片、音乐、录音、动画、图片等),帮助我们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学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重视课文的朗读,教师虽然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学生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但如果更多地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一些比较好的配乐朗诵在课堂中播放,听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巧用信息技术,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
  
  有关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能同时用到的感觉器官越多,收到的学习效果越好。而语文学科正是涉及范围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的运用能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容量。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这样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对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从而更易于掌握文章内容。例如,在教学《春》这篇抒情散文时,制作精美的课件,在课中向学生展示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即将下课时又在教室内响起欢快轻松的春的乐曲――《春天在哪里》。这样不仅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享受了视觉、听觉上的美,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绪从上课开始到结束都持续高涨,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同时,还可以将互联网引入课堂,通过网上浏览既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理解。
  
  四、巧用信息技术,做到即时检测,巩固新知
  
  叶圣陶先生指出:“既要知新,又要温故,在学习的过程中,匀出一段时间来温习以前读过的,这是个很好的办法。”学完一篇课文,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了哪些收获,教师只有通过检测才能获得确切答案。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或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几道练习,这些传统的检测方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可以让教师提供给学生全新的交互式、个性化的训练方式,并能将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学生进行即时检测,不仅检测的形式多样,而且容量很大,还可以因人而异,照顾个别。兴趣提高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的多种学习渠道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课堂变“活”了,提高了学习效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了他们创新的思维能力。在语文学科课程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我们完全相信,信息技术将会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手段,而且将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途径,必将被人们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江苏教育技术.2008.
  [4]彭立.信息技术与中学学科教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越江初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