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师本科院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先明

  英美文学课程是我国高校英语院系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南京师大程爱民教授调查,“大多数院校在70年代以前已经有了这门课程”。然而,近年来,由于高师院校教育改革的需要,该门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呈下降趋势。具体表现在:部分地方院校将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和课时数都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几门课压缩到一、两门课并相应地减少了课时量;不少学生认为文学文本既难读又不容易提高语言能力,从而造成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在课程设置、教学重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课程本身也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程教授在2002年前后对英美文学教学现状进行过较为深入的调查并发表了详尽的研究报告,但至今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面对新局面,有必要重新探讨英美文学在本科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地位及现状
  
  2000年3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英美文学课程界定为英语专业课程,安排在大学本科三、四年级开设。《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通过阅读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才素质的提高……”
   英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更要教会学生去思考,以达到《大纲》所提出的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才素质提高的目的。虽然《大纲》对英美文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但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不少学生把学习热情转向与市场关系较大、有助于就业的实用性课程,“文学课程受到冷落,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具体表现在: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时数量相对不足
  据程教授2002年的调查,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中,英美文学课程只有选修课没有必修课;课时量也相对不足,外语院系一般都在本科三年级开设英美文学课,学习时间从半年至两年时间不等,每周开设两节课的学校很多,尤其是非重点高师院校的外语院系。据笔者近两年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英美文学课程的门数也比较单一,一般只开设以下课程中的一至两门:英美文学史及选读、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美文学选读、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等。
  2.文学史与选读关系处理不当,理论与实践关系脱节
  一直以来,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倾向:有人主张以学习“文学史”为主,让学生从宏观上去了解和把握英美文学的脉络;有人则认为文学学习应侧重文本的分析和欣赏,提倡“选读”具体的作品;另外一些人则采取折衷的态度,鼓励“文学史”与“选读”相结合。“第一种观点给人见林不见木的感觉,第二种观点只见木而不见林。第三种观点从理论上讲虽然较为理想,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和教学人员缺乏,在具体操作上却难以行通”。
  3.教学方法陈旧、手段单一,学生主体作用没有体现
  程教授2002年调查后曾认为: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超过60%的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满堂灌的四段论教学方法或视文学课为泛读课的教学方法…不用或很少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八年以来,虽然教学手段有所改变,但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依然比较陈旧,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也多为教案的翻版。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量少,不少学生依然是被动地聆听教师的讲授,很少有课堂参与的机会,这一现象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考核方式不够科学,死记硬背现象严重
  据笔者了解,目前约50%的学校的文学课依然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虽然题型多样,如选择、判断、选段阅读、评论题等,内容涵盖面广,但不少学生为取好的成绩,不得不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在考试答题过程中缺乏批判性思维及创新的观点,这一现象的出现极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5.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科学研究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高师担任英美文学课的教师多为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不足。部分教师文学功底不够深厚,对文学课有畏惧心理,信心不足。具体表现在:有的教师不能因材施教,有的教师忽略教学情感因素,有的教师讲得过多,有的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同时,由于高师外语专业生源较好,一般院校普遍师资不足,教师教学工作量大,科研水平相对较低。
  
  二、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近年来,在各高师院校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针对以上问题,在现阶段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改革策略如下:1)重新审视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性;2)以“文学史”为主线,加强对文学文本的细读;3)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5)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1.重新审视英美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学习中的地位
  《大纲》对课程的培养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并着重对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阐述,这对我们进一步重视该门课程的教学,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程教授在2002年对部分英语院校进行调查后曾认为将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选读设置成一门或两门课做过探讨,并认为:先开英美文学史再开设英美文学选读课,课程设置体系具有完整性,“适合…外语院校和师范院校中的英文专业的学生”。就课时安排来看,虽然程教授在八年前曾提出“英美文学课程作为英文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应适当增大学分数和课时数”。不过,由于各高师院校近些年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前两学年的课时又一次地被压缩到一学年甚至半学年。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英美文学作为一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课程,很有必要加强其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地位。
  2.以“文学史”为主线,加强对文学文本的细读
  “缺乏文本细读导致文学教育功能以及审美功能的缺失。众所周知,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美学意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英美文学课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细读文学作品过程中产生应有的美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在现有的课时及现实条件下,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以“文学史”为主线,以“选读”为核心,适当穿插“文学理论”教学,加强对文本的细读,启迪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某一时期的相关历史背景及文学流派,然后再选读相应时期的文学作品,尽量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不是一味的讲授文学史或选读特定的文学作品。
  3.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高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授课时数量限制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借助计算机网络,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在英美文学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8]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各高师院校应以校级、省级及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的契机,大力推进英美文学课程多媒体教学进程。除此之外,针对部分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实情况,笔者尝试让每个学生每期至少写一个读书报告,并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在课堂上作一个10分钟左右的报告,从教学效果看,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目前,不少学校的英美文学课程考核方式仍以闭卷考试为主。这一考核方式固然可以尽量涵盖绝大部分教学内容,但却会助长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首先应尽量少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即使是需要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也应该尽量增加一些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达的题目,同时特别是主观题应该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选择(如考核3题给出5题供学生选择);其次是注意课程成绩的构成,可以适当地将平时成绩的比例增加,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相应地减少,使文学课程的考核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也注重学习的过程;第三,将平时的练习、学期论文和读书报告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达到良好的考核目的,更易培养出一批有创造性、有真知灼见的学生。
  5.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据调查,绝大部分高师院校的教师都认为要讲授好英美文学课难度很大。归根到底,有以下原因:一是多数高师院校担任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教师普遍比较年轻,理论水平和文学修养有待提高;二是教师的科研能力较为薄弱,缺乏科研促教学的意识,只注重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缺乏深层次的对作品进行多重解读的能力;三是一般高师院校教师对外学术交流机会相对较少,视野不够开阔,综合素质不够全面。因而,在现有条件下,一是要尽量让一些学术水平高、文学造诣深的老教师多担任一些本科生的文学课教学;二是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国内外进修、攻读博士等方式使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三是鼓励青年教师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力图做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现阶段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必要重新审视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性,使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得以加强;在高师学生层次各异的特定现实条件下,有必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文学史”为主线,加强对文学文本的细读;在教学手段不断丰富的今天,有必要引入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在课程考核方式相对单一的现实背景下,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考试改革;在一般高师院校师资相对薄弱的现实条件下,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从而使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程爱民,徐径,柯可,唐晓忠.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外语研究,2002(01).
  [2]程爱民,徐径,柯可,唐晓忠.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Ⅱ).外语研究,2002(06).
  [3]程爱民.英美文学教学:调查与思考.郑州大学学报,2002(05).
  [4]崔少元.全球化与文学教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探微.外语教学,2000(07).
  [5]范谊,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外国文学研究,2005(03).
  [6]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高[2001]4号),2001-08-28.
  [8]梁亚平.英美文学课程面临的困境与改革策略研究.教育与职业,2007(23).
  [9]孟育凤.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长春大学学报,2007(06).
  [10]唐翠云,张建稳.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学课兴趣缺失成因及对策分析.职业时空,2007(10).
  
  作者单位:
   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