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科学课外活动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志定

  摘 要:开展科学课外活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本文从活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的确定及具体操作策略等方面阐述提高课外探究活动实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课外活动 兴趣 观察 实践
  
  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与延伸,通过活动确实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但课外探究活动的实效性真正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而要让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体现其真正的价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尝试:
  一、活动的组织形式
  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按其活动的规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班级群体性活动
  班级群体性活动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活动形式,活动的任务是吸引大量的学生参加,激发对活动的兴趣,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增进科学知识,活动的特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较多的学生受到教育,对于活跃和充实科学探究学习有积极的作用。例如:让整个班级学生到操场上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参观气象台、农场、发电站;访问科学工作者、农技人员等等。
  2.小组合作性活动
  小组合作性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智能水平,以及对活动的兴趣、爱好和自愿,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组内成员有分工、有协作,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活动形式,它的特点是小型、多样,能够照顾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例如:分组合作绘制学校、教室平面图,然后评出最好的小组给以奖励;小组合作寻找校园内的植物类群,评比哪组找得最多,哪组找得最准确等。
  3.个人独立性活动
  个人独立性活动是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单独(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操作和观察实验、记录结果、得出结论的活动形式,它的主要活动形式有:阅读课外书、写小论文、提小建议、做家庭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
  课外活动的形式虽然有班级群体性活动、小组合作性活动和个人单独性活动等,但是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密切联系的。个人单独性活动的开展是班级群体性活动、小组合作性活动的基础,而班级群体性活动、小组合作性活动则是个人单独性活动的发展。开展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内容很多,一切应从本地、本校的实际出发,采用不同形式,把课外探究活动蓬勃地开展起来。
  二、活动的内容和操作策略
  科学教学中需要学生探究的内容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于课外探究,这就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学生探究的时间、条件、能力等诸多问题,针对目前学生课外探究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的问题,笔者结合科学教材、科学课堂和学生实际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列出了适合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的内容,认为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活动――小组合作性活动
  七年级主要是以学生观察活动为主,但有些观察活动受课堂时间、场地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只能在课外进行,因此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布置课外观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和洞察事物的能力,不断开阔学生的眼界。课外观察活动的内容相当广泛,例如:观察天空的星座、观察雨后的彩虹、观察蚯蚓的习性等。
  具体策略:
  (1)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科学很感兴趣,而且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并在观察中提出一些问题,但如果得不到鼓励和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观察的兴趣,陷入视而不见的境地。问卷调查显示:“你是否愿意参加课外探究活动?”在被调查的七年级的学生中选择“渴望参加、愿意参加”的有90.5%,八年级学生中有71.3%,而在九年级学生中却只有55.6%。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引导,并及时进行表扬,对学生观察兴趣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还可以介绍一些科学家通过细致地观察发现规律的故事,激活学生的兴趣,通过有计划地布置课外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注意身边事物的变化,让其有所发现,从而心理有满足感,保持学生的兴趣。例如:回家把筷子放入半杯水中,你能发现什么?改变放的位置、方法,你又能发现与刚才有什么不同?把现象记录下来,第二天上课交流。学生感到自己能够有所发现,他们的观察兴趣也就更浓了。
  (2)培养学生在课外观察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课外观察活动的特点之一就是观察面宽,能够创造许多发现问题的机会,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观察前,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然后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选出比较容易的、确有价值的问题,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即使有些问题学生还不能深刻的理解,也应当给以鼓励,激励他们在观察中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训练,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的能力会迅速提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毅力
  课外观察活动不受时间的限制,通过多次持久地观察,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毅力是有益的。例如:在学生刚步入初中时,可以布置学生每天进行观察月相的变化并作好观察记录,从持久观察的记录中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再如“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条件”,让学生通过连续一个星期的实验、观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等。同时为了尽量减少学生不良情绪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师应该适时地对学生加以鼓励、指导、监督和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得以持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毅力和科学态度。
  2.家庭小实验与室外小实验――个人单独性活动
  家庭实验主要取才于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学生用这种随手取材的方法进行实验会感到分外亲切。例如:“酒瓶发声”“纸船烧水”“手电筒成像”等实验,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现象产生原因,以达到课程知识与应用的整合。室外小实验的特点是空间开阔,不受实验室的限制,使学生感到新颖。例如:夜晚观察星座、观看月相,白天观看太阳黑子活动,测量操场一圈的长度,测定人上楼时的功率等。
  具体策略:
  学生可以把自己家里的一角开辟出来作为实验角,充分利用家中现有的生活器件,就地取材、废物利用,把身边细小物品制作成简单的实验仪器;还可以借用学校实验室闲置报废仪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家长购买一些必需的实验工具如刻度尺、钟表、温度计、量杯等,这样就可以进行一些家庭小实验。例如:利用一次性塑料杯、餐巾纸可以进行绿豆发芽实验;利用可乐瓶、笔帽做沉浮子实验;利用溜溜球做向心力实验等。
  为了组织好家庭实验与室外实验活动,教师应根据这两种实验的特点,与课堂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余地,并要求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记录必要的现象、数据、简要回答思考题,实验应当是比较有趣的,不必过于追求实验结果的精确程度。
  3.小发明、小制作――小组合作性活动或个人单独性活动
  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小仪器、小玩具、小用品的兴趣十分浓厚,开展这些活动对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和创造才能是十分有益的。例如:活动星图的制作、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自制温度计、绘制等高线、制作动植物标本等。
  具体策略:
  此类活动一般结合某个专题进行,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等简易材料进行科学小发明、小制作,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有所创新,进行发明创造,当然,在制作活动中,还应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展操作技能和情趣。
  4.听报告会和讲座――班级群体性活动
  利用适当的时间结合近期学习的内容邀请一些科学工作者、农技人员等专家和学者来校给学生作报告和讲座。例如:邀请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专家进行讲座;邀请消防官兵讲解安全用火、指导火灾逃生演习;邀请有关专家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和传染病及其防治知识讲座等等。
  具体策略:
  结合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与科学教育有关的内容,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外资源,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作报告和讲座,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又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和对科学的良好情感。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店口二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