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汤其来

  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知识质量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如何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仍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使这些知识上“负债”严重的学生,尽快补上必要的化学基础,改变落后面貌,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就成为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知识摸底,思想摸底
  要想使教学有成效,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教好学生,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
  每次接新班,我都进行两摸底:“知识摸底,思想摸底”。开学初对学生进行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了解多少,分析每个学生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班主任老师的配合下,找学生个别谈话,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我确定教学的基本方针是“扬长补短”。工作的重点,一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补基础知识差距,希望做到使学生“学习有个起点,上楼有个阶梯”。
  二、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既热情鼓励,又补知识缺陷
  教学工作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后,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极大部分并不是他们智力差,而是学习积极性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开始学化学时,我觉得化学很有趣,兴趣比较浓厚。后来,越学越难,成绩越来越差,我对化学就越来越不想学了”。有的同学说“我对化学一窍不通,一直对化学采取放弃态度”。我经常利用上课或课间休息的机会接触这部分学生,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对化学教学的要求,详尽批改他们的作业,有时进行面批面改。热情地要求学生当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来找我。每次接新班后,总是很快地使师生感情融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将化学学习和现实生活挂起钩来。如讲煤和石油时,联系解放前,我国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石油工业,煤炭工业也很落后。解放后,我国先后开发和建立了大庆、胜利、华北、中原、大港等石油基地和一大批煤炭基地。运用大庆油田和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的具体事例,教育学生认识学习化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作用。由于科学知识严密的系统性和教学循序渐进性的要求,一定要为后进学生补差补缺,扫除进一步学习的障碍,才能使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具有现实意义。在教学中要经常想到他们,为他们的学习“铺路搭桥”,注意运用“新旧联系”和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方法。
  三、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就会不怕艰苦地、愉快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开始对化学发生兴趣是与化学实验密切有关的。因此,在教学中就应充分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并不断浓厚起来。
  教师都知道,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实验都感兴趣的。我们采取某些措施使学生认真地、感兴趣地去做那些验证实验或培养技能的实验。例如,在做“铵盐性质”的学生实验时,因为学生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都已学过,引不起兴趣。为此,我就在这个实验后,加一道实验习题,要求鉴定一包未知的盐[可能是NaCl、Na2SO4、NH4Cl、(NH4)2SO4、NH4HCO3中的一种]。当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设计鉴定方法时,心情是复杂而又微妙的。当鉴定获得成功时,学生的愉快心情溢于言表。学生上这节课严肃认真而又热烈。
  四、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不少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分析其原因,既不是智力差,也不是学习不努力,而是学习方法不对头。有的学生上课时以抄板书为主要任务,回家以解题为主要任务。他们阅读课本少,复习巩固不经常,积极思维未形成习惯,所以学习成绩上不去。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本,精读关键课文。在阅读中特别强调限制词的含义,如“一般”与“任何”的区别,“和”与“或”的区别,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等等。在阅读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对板书作精心设计,教学生“记”笔记,而不是让学生“抄”笔记。使学生懂得,记笔记是摘录重点,将知识串联成体系,形成一个思考提纲。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概念,还为学生提供记忆方法。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区别,从它们的燃烧产物中加以区别,在空气中燃烧后只有水生成的是氢气,燃烧后无水生成,而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气体是一氧化碳,燃烧后有水生成,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的原气体是甲烷。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还要记牢、会用。记忆是思维的基础。大脑中储存了必需的基础知识,才能为积极思维提供条件。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学好比师生共同爬山。教师要当好向导,领好路,对后进的学生要拉一把。但是山毕竟是靠自己去攀登,不可能教师背着学生去登山。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一味埋怨学生,要象运动场上鼓励最后一个坚持跑向终点的长跑动动员那样,将手伸向学生,给学生以鼓励、帮助。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基础才能得到加强,智力可以得到发展,能力也会得到培养,教学质量才会大面积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建湖县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