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目标分层实施方法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扬 珺 徐 劼
摘要:本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的特点,在德育教育问题上,提出了目标分层实施的观点。从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心理学研究、社会发展要求等方面论述德育教育目标分层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年段实施整体目标、因人而异实施个人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法。强调了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目标分层,能更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养,为他们今后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教育 目标分层
一、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目标分层的依据
所谓“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目标分层”指的是: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根据教育大纲的总体目标,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原有表现为基础,分步确立明确的、有层次的阶段性目标,让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充分、有效的发展,以德育的发展奠定他们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其依据是:
1.因材施教是目标分层的理论核心。因材施教是贯穿于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上的基本原则,也是被无数教育前辈公认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朱熹曾经对孔孟的因材施教思想赞不绝口:“孔子施教,各因其才”、“圣贤施教,各因其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欺人也。”孔子说,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出,察其所安”,即教育学生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爱好。可见,这是一条古代教育家一贯崇尚的、也是我们今天学校教育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2.循序渐进是目标分层的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德育教育也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依据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有序、有效地提出目标,实现发展。违背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任何教育都是没有成效的。
3.心理学研究是目标分层的重要依据。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肯定、表扬与鼓励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肯定、表扬与鼓励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上进心。肯定得越及时、越具体,越能引发内驱力。当学生通过努力,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教师又能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与表扬,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就得到满足,良好行为也可以得到强化,进而就有了继续向前的动力。
4.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目标分层的前提条件。社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需要决策者,需要管理者,也需要各行业的劳动者。依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没有理由一定要学生按照同样一个标准,作出同样的努力,实现同样的目标。
二、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目标分层的实施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根据生源的特殊性,中职学校可以实施德育教育目标分层的方法。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分年段实施整体目标、因人而异实施个人目标。
1.分年段实施整体目标。遵循人的认识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我们可以按学年将德育目标这样分层:
第一学年:靠学校制度的强制力量培养学生被动的正确行为。
所谓被动的正确行为,是指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强制力量下,通过班主任老师的强烈监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这是实现德育目标的第一个层次。
可以说,职校新生,没有把握好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纪律约束意识,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行为控制能力。在应试教育中,他们得不到与优等生同样受教育的待遇,缺乏自尊,不会自爱,没有自信,不求自强。因此,新生一入学,我们就要通过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措施,强制学生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在强化纪律意识、提倡语言文明、培养卫生习惯等具体的方面向学生提出要求。
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强烈监督下,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为三年的德育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学年:靠学生内部的自我监督培养学生自动的正确行为。
所谓自动的正确行为,是指学生在自身的道德意志、自我监督但尚需一定努力的前提下作出的正确的道德行为。这是实现德育目标的第二个层次。
在学校制度的强制力量下,学生被动行为一旦形成,他们对自己的言行便会逐渐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这种正确的道德认识,是让学生自动地形成正确行为的前提。
在这个阶段,教师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最复杂、最困难的任务,就是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巩固已形成的正确认识,并努力将这种认识内化为自动的正确行为。我们可以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热情地肯定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瞬间进步”。
第三学年:逐渐形成即不需要制度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产生的主动的正确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这是个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形成健全人格的问题。在我们教师身上表现出来的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失败的不沮丧,对成功的不狂热以及正直坦荡、善良朴实和宽容的情怀,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从而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与精神上的共振,激励学生在逐步完善道德和人格的基础上弥补自己综合素质的缺陷,努力达到社会发展需要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教师严于律已是学生达到德育目标的前提。教师的以身作则、以诚相待、以情动人都是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前提。
当然,学年目标的分层不是机械的、僵化的。学生成长的动态是目标分层的主要依据。
2.因人而异实施个人目标。所谓的个人目标分层,就是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班级可以按学生间的差异,允许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个人目标;学生也可以依据自己原有的基础,制定出阶段性的个人目标。这样,可以在德育教育中,形成时时有进步、人人能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也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得鼓励的机会。
因人而异是制定个人计划的依据。我们要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人目标。
(1)按学生间的差异分层。如:学生甲不迟到早退;学生乙允许有几次迟到但不能早退;学生丙尽量减少迟到早退的次数。
(2)按个人原有基础分层。如:学生丙可以在第一学期上课迟到、早退不超过三次;第二学期上课迟到三次是上限但决不早退;第三学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允许失误,力求进步”是个人计划实施的原则。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学习能力不一样,自我控制能力也不一样,在个人计划的实施中,允许学生有失误,但要强调形成进步的趋势。“允许失误”是过渡,不是三年学习的终极目标。在这三年中,班主任最辛苦的就是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瞬间变化,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今天你做值日生了,你进步了”这类表扬。同时,对他们提出相应的高一层要求,如“以后值日生要更认真”等。
因人而异的目标分层操作起来难度较高,它需要教师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及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并及时肯定学生品行的进步,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我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的。随着国家肯定和支持力度的加大,职业教育已越来越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能以最大的热情全身心致力于职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我们就能实现大纲的规定,学生就能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郭景阳主编.现代课堂教学与管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昊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田恒平主编.班主任理论与实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