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音乐课中的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晓华

  摘 要:在音乐课堂中,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肢体语言,表达美的内涵,达到美的享受,给人美的意境,学生在享受美的熏陶的同时,激发起对艺术美的向往。
  关键词:情感美 节奏美 肢体美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歌(乐)曲,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所以应重视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一、理解歌曲的情感美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昧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让世界充满爱》,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一首《梨园英秀》更让他们走进了中国的戏曲天地。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二、感受旋律的节奏美
  
  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最强的艺术,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又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培养儿童的节奏感是发展儿童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大量的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发展其音乐才能,还可在感受旋律节奏美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如:在训练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时,可用拍手、拍肩、拍桌、拍腿来练习。亦可用打击乐将学过的歌曲演奏一番,可使学生在演奏中深刻地感受其节奏美。
  
  三、教师的肢体美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手势、一个呼吸、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表情。在音乐课堂上的举手投足和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有教师的用意所在。以愉快的教态语言和学生沟通,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在《青春舞曲》的课堂教学中针对这段音乐设计了一组很有特点的新疆舞蹈表演,学生在视、听的结合中,自发地自如地就用手把节奏打出来了,在肢体语言运用下,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起来,对新疆音乐特点的认识,在美的音乐、美的肢体语言中,激发出来。学生拍着手,跳着舞步,把自身对新疆音乐的认知表达出来。表现出情不自禁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要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外,还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育人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使音乐的美育渗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校领导的帮助下,这三年来我组建了校合唱团。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并在每年的元旦都举办校合唱比赛或小十佳歌手比赛。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的渗透,可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学校成为音乐摇篮,为培养“四有”新人作贡献,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敬谱主编,《中国音乐教育》各期杂志,中国教育部委办.
  [2]《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曹理,李朴珉著,《中学音乐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