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旅游地理》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而创建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集趣味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改革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 存在的问题 改革
  
  《中国旅游地理》是随着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出现而兴起的一门新兴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今后从事旅行社经营、旅游地规划和区域规划等相关工作奠定必备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认真研究教材、合理制定教学大纲与计划的同时,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适应学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大同小异
  当前我国本科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材仍是教师讲解的中心和重点。因此,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纵观各高校已出版的几十个版本的教材,大都结构相似、重点不突出、内容繁杂。
  在已出版的众多教材主要分三个部分,分别为基本理论,介绍旅游地理学科的产生发展及基本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与《旅游地理学》的课程众多内容重复;《中国旅游地理》总论,对旅游各要素进行理论介绍,如对旅游者、旅游地、旅游交通等方面,其中以旅游资源为主;中国旅游地理分区介绍,作者根据不同的旅游区划原则将我国分为八至十个不等的旅游大区,在每个大区的讲解中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简单介绍后,再对大区内的每个亚区进行较详细的介绍。
  教材重点不够突出,内容重复较多也非常显著。一方面该教材前后内容重复较多,特别是在旅游资源的种类介绍中同各大旅游区中的部分内容;另一方面第二部分总论中内容同旅游管理的其它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特别是同《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文化》、《中国地理》《旅游资源学》等专业课内容重复多。
  (二)教学模式传统简单
  1.教学模式单一
  《中国旅游地理》开设时间较短,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核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较少,教学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的积极性,“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上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课后又不能主动学习,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培养出的人才应用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会社会需要。
  2.实践环节被忽略
  《中国旅游地理》作为一门培养旅游业服务者、区域规划者,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交叉性的学科。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以理论教学和知识讲授为主。经常受课时、教学环境、资金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几乎没有对外交流、野外实习安排;在课堂教学中也因忙于“赶进度”而缺少让学生锻炼的机会,忽视了重要的实践环节,特别是忽视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实践环节。
  (三)教学内容
  在我国开设《中国旅游地理》的时间不长,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中心,教师的教学大纲主要依照教材编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需完成教材中所涉及众多的教学内容,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本土化”教育和“乡土”教材的学习。对于大部分将在本地继续深造和参加工作的学生,不能较好地熟悉本地情况,给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四)教学手段单调
  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板书和辅以简单的幻灯片,其他基本上都以教师认真细致地讲解来完成教学任务,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将所授内容生动、直观地演示给学生,不利于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模式
  
  (一)教学的时代化
  1.教学大纲及内容的精辟化
  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开展教学工作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必要保证。无论是授课计划的制订,还是对学生的考核以及课程评估都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大纲的进行修订和完善。
  由于我国旅游教育发展较晚,包括《中国旅游地理》教材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前所述,有些内容与先期课程内容重复较多,更有甚者在旅游资源的讲解中与后面的分区讲解出现内容重复的现象。鉴于此,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的研究,对教学大纲进行整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取舍,在与相关专业老师进行交流后,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与先学过的课程中的重复内容可一带而过,或者结果课后题让学生自学或由学生来讲解,起到对知识的回顾、温习即可,教师尽量避免过多的重复讲解。对于《旅游学概论》、《中国地理》、《旅游资源学》等讲解过的内容,在该门课中尽量引用结论或典型例子,在总论和分区讲解中尽量避免使用与先期课程相同的例子。
  2.教学内容的适宜性
  现已出版的《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大部分为统编教材。对全省乃至全国学生都普遍通用,只有“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缺乏学生“本土化”、“本地化”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其教学内容也应有相应的调整,如近年来一些区域性事件的发生正改变着传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就近年来极端气象气候而言,对各地景区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如,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不仅破坏了部分地区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而且也使部分文物古迹永远地消失;2010年3月我国西南地区经历的大旱天气使得黄果树瀑布“瘦身”,漓江水位明显下降等众多和水有关的景点、景区、娱乐项目均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与此同时,各地区重大赛事、会议及活动的举行(如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等),不仅丰富了各地区的内涵而且也都具有地方特色。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增加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更要补充的地方新出现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增强各地区教学的实用性和地方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模式的时代化
  1.授课方式的多样化
  授课方式多种多样,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时间紧教学任务繁重,需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同时,在教学中较为重视理论教学和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因此,讲授法普遍为各高校老师所认可。但这与《中国旅游地理》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属性背道而驰,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过经不断探索,对比其他应用型学科的教学方法,可对授课方式进行一些改革。建议对教材中讲授的易懂的基本内容可安排学生进行自学,而对于重点、难点可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互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如,可在每一章新课前,可先导入一个章首案例(新闻热点、生活事件),学生和老师一起来讨论与该章节相关的内容,尽可能地让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进入主讲内容时,可先尝试由学生介绍一些基本情况,然后再由老师补充,特别是在进行旅游线路、旅游地和旅游景区的讲解时,最好让有亲身经历的同学介绍,并配以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在讲解的过程中一起来欣赏其中的旅游价值、发展中的不足并给予相应的开发指导建议,让学生学好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会思考,学会观察 。改变传统讲座式的授课方式,逐步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2.授课环节的完整性
  一次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学生课前的自学研究、团队解疑、课堂讲解与互动、课后实践以及总结提高等诸多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只重视了课堂上的环节,而对于课前和课后的学生自学环节、实践环节、提高环节都较为轻视或忽视。
  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备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妨提前布置有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相关的热点话题让学生进行课前思考和小组讨论。而对于课后教师可安排与教学相关的课后实践,以便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强化和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近年来,我们已逐渐增加课前的自学与讨论以及课后实践的环节,在课前就给出教师的教学计划,以及节的重、难点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学环节,同时在课堂上也进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对有所准备的内容进行讲解,并给予点评。课后利用节假日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并结合考察对象布置一些有深度的题目,有益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此外,我们还鼓励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参加到年青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
  (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运用计算机、幻灯机、DVD等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作为教具直接应用于教学中,因其在教学中运用了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鉴于此,多媒体计算机是当前用于教学中最可行的电化教育器材,可将教学内容编辑成可以控制的文字、图像、动画以及活动影像等多媒体信息,并建立多种信息逻辑链接使每堂课所讲的内容有声有色。
  《中国旅游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若将所涉及各种地图、图片、视频、新闻等,直观演示不仅可观性强、而且将一些抽象的、难于理解的问题以清晰的方式展现,便于学生的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到云南文化具有独特性时,不妨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讲起,辅以图片展示,并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种类众多、分支众多等人文因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独特性时,可以云南当地某一文化现象为例,如彝族的家支制度,将其特征和汉文化特征进行对比,为便于学生的深刻理解,可将“虎日”这一深刻展示家支制度的纪录片播放给同学观看。同时为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可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将相关教学内容,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等,实现师生在线互动。
  
  结束语
  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对以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粗浅分析,并对教学中需要改善的环节给予个人的建议。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人来研究《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关注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模式的制定等,只有更多的人来不断关注学科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培养出行业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大胆创新可以改进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如采取小班授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尽可能安排多一些课前讨论和实践教学来挖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取得了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芳.试论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
  [2]杨云.互动武旅游地理公选课教学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5
  [3]李胜芬.旅游地理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研究.2005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广东广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6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