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意象鉴赏诗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银忠

  意象是诗歌中的客观景物与诗人主观情感的完美结合。诗歌讲究含蓄、凝练,所以诗人总是要借助新奇的意象作为表情达意的载体。鉴赏诗歌,意象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为让大家对意象进一步熟悉,我将古诗中常见的几种意象做了重点归纳,以供备考之用。
  
  一、月亮
  
  月亮在我国古诗词中一般是思乡或恩人的代名词。例如李白的《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之月已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深情的意象了。又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同样,王建的《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等诗句,大体上也表达了望月思乡或恩人的感情。
  二、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菊花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的《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表现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元稹的《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沽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了诗人人格的写照。
  
  三、梅花
  
  梅花和菊花一样受到诗人的敬仰和赞颂。陈亮的《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香的因风布远,又含蓄的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王冕的《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四、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乏吕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只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用梧桐破题,烘托出一种萧瑟冷寂的氛围。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梧桐更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都是如此。
  
  五、杜鹃鸟
  
  传说杜鹃是蜀王杜宇被迫让位于臣子后,隐居山林忧郁而终所化。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客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子规即杜鹃。起句即借杜鹃这一意象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伤感之情。贺铸的《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如雪的梨花之上,杜鹃在凄厉鸣叫着,怎不叫人肝肠寸断,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幽深的乡思。其他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等,都以杜鹃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的情思。
  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以浮云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丁香,指愁思或情结,“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等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