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笔者以为优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紧扣教材,把握特点,指导方法,强化训练。下面就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学法指导,得体有效。首先在于教师深入剖析教材,透辟把握教材特点,找准学法指导的渗透点、训练点和切入点,这样的学法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例如,针对统编教材第九册《再见了,亲人》一文进行学法指导。首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深入地剖析,把握了教材具有鲜明的三个特点:一是文情并茂。全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荡着千万人的心;二是典型动人。作者细腻刻画了主要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表达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这个中心思想,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和动人心魄的感染力;三是结构严谨。课文前三段都采用了基本格局和学法指导的基本程序,即凭借典型段落激情入境,精心指导学法,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结构,揭示行文规律,体会文章内容的感情,水到渠成,归纳中心,扎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比较阅读,开拓视野。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散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在小学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裁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五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跃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又如《鲁班学艺》与《景阳冈》,同写人,都是表现了“技艺高超”这一主题,鲁班手艺高超,武松武术高强,但体裁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体裁。《鲁班学艺》采用民间故事的形式,可以达到目的;而《景阳冈》则运用小说这一形式,同样达到目的。再如《小音乐家扬科》和《凡卡》都是小说,都是通过描写旧时代儿童的悲惨遭遇来揭露旧制度的罪恶,但选材不同。围绕选材的问题,学生反复通读两篇小说,便可以找到答案:《小音乐家扬科》选材于波兰,以小杨科有音乐天才,却因为喜爱音乐而受到死亡的威胁,从农村来到城里当学徒,但仍然过着苦难的生活为材料。上述阅读,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可谓收益不少。
  
  3、求解阅读,激发兴趣。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开展,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白发展开讨论,这就可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在教《田忌赛马》时,可以先板书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1)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而第二轮比赛却赢了?(2)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3)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既抓住了中心句,又知道了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调换马出场顺序),还懂得了在对抗性挑战中,胜败的因素有时不光在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重要的作用的道理。同时阅读能力的培养始于词句的理解、篇章的洞悉、中心的把握,只有学生置于具体教材的特定语言环境,抓住极富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进行反复品味,了解作者表达中心独具匠心,才能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把阅读能力的提高向着一个较高的层次推进。《再见,亲人》语句自始至终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为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词句的品味,引导学生深刻挖掘课文语言的内涵,达到领会中心思想的目的。词语的品味:围绕中心,抓住重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如“雪中送炭”这个词,可采用分层设问,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1)这个成语的本义是什么?(2)在课文中比喻什么?(3)联系上下文还有更深的含义吗?通过引导,逐一挖掘,层层推进,透辟地把握这个成语在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核心:即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和敌人拼斗了三天三夜,正在这时候,大娘带领全村妇女,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和浓浓的硝烟,不顾生命危险,为志愿军战士送来了打糕,使同志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为什么呢?因为大娘送来的不仅仅是打糕,还送来了朝鲜妈妈慈母般的爱,送来了取胜狙击战的精神武器,同时,通过分层挖掘,细细品味,逐步加深了学生对“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这句话的理解,进而领会了中朝人民之间的情谊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句子的品味:着重通过朗读、剖析和比较,让学生了解含义,受到感染。如:课文第一段结尾的反问句,教学时,引导学生从理解句子的意思入手,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这句(指反问句)是什么意思?(2)它和这句变式后的句子(指陈述句)意思相同吗?(3)这里为什么要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通过这一系列的设问,让学生体会到用反问句表达的语气肯定,感情更强烈,更加深刻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永远不会忘记朝鲜大娘的深情厚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