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注重应试作文,忽视素质作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作文基本功的训练,积累作文素材:注重作文批改和讲评,形式灵活多样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作文 问题 对策
  
  1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报差。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
  
  1.2 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注重“一言堂”,企望走捷径,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收效甚微。一言以蔽之,他们注重老师教学,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理论和方式的影响,过分的看重老师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笔者曾经做过六个班的作文心理调查,对写作感兴趣的只有13%,情况可见一斑。
  
  1.3 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各科教学都有追求“大运动量”的趋势,作文训练也不例外,许多老师曾片面地认为,只要不断的增大作文训练量,学生的作文成绩就会提高,因此不断的鼓励学生多写多练,一周交一次作文,天天写日记、读书札记、每天的所见所闻等等。学生拼命的写、凑字数,甚至抄袭,老师拼命的批改、讲解。师生不堪重负,造成了事实上的两败俱伤。究其原因,一是受理科教学的影响,搞题海战术,错误地以为广种就能博收。二是“多读多写”一直被公认为是传统经验而加以推广。教学大纲也要求老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写作机会,许多老师静止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没有将“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统一考虑,没有认真地研究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1.4 注重应试作文。忽视素质作文。长期的应试教育必然造成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应试作文的后果。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级别的考试,一律有规定的题目和要求,许多学生只能是根据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乱凑字数,甚至虚构。因此,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指导写应试作文的方法上,让学生下大功夫背诵应试范文。直接后果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的文章越来越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注重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老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的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
  
  2.2 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笔者曾多年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一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坚持写作练习灵活多变,倡导自由式作文和专题作文相结合。在自由式作文中,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现象等皆可成文。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高手。在专题作文中,老师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从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去思考,各抒己见,自由争论,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从而能顺利地完成作文。经过逐步的训练,学生习作中表现出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他们不仅在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欢,也在分析社会的种种现象。他们学会把握写作的机遇,表现浓厚的写作兴趣。2004年对六个班级进行答卷调查,喜欢写作的人数达到70%,对写作兴趣一般的人数占21%,对写作持冷淡态度的人数仅占9%。
  
  2.3 注重作文基本功的训练,积累作文素材。顺应作文教学的规律,教师要脱离作文数量的束缚,提高作文质量。就必须在训练作文基本功上下功夫。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老师必须在平时加强指导和训练:一篇文章如何确立题目,如何运用语言准确表达中心思想,如何选材,如何分段,如何前后呼应、开头和结尾相衔接,如何画龙点睛、耐人寻味,如何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引起读者共鸣,如何详写,如何略写等等。老师不要企图三五次作文就能使学生样样精通,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范文为例,认真分析基本的写作套路,改变学生提笔无话可说、无话乱说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笔者在每个学期都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按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读书心得,及时表扬或在班内交流。利用阅读课,有针对性地搞专题讨论。学期末搞一次读书笔记大展览,由同学们投票进行评比。通过上述活动,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作文素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4 注重作文批改和讲评,形式灵活多样。作文批改是老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老师的批改,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重视和改正: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习惯:可以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严谨求学的良好习惯。因此,老师既要注重作文批改,又要采取多种形式。从批改者的角度,作文批改可分为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和师生共同批改三种形式;从批改的方式来看,老师批改可以分成精批细改、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三种形式;学生批改可以分成自己批改、相互批改和分组批改三种形式。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倡导精批细改,允许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批语应避免呆板,要生动形象、新颖,使学生便于接受,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作文讲评,选佳作当范文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评析,和自己的作文比较优劣。鼓励找出差距,寻找提高的途径。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将对学生写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