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就“训练”而言,“训”是针对教师,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训”;“练”是针对学生,学生的反复实践过程就是“练”。教师的讲是手段,而学生的做、读、说、写,即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最终为己用才是目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以讲为前题,练为目的,讲为练做铺垫,讲练结合,进行适时训练,使学生通过练最终形成综合能力。我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时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训练的:
1.1 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重点抓“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这句话,让学生理解“短工”和“寄居”是什么意思,体会“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是什么意思,“短工”与“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有什么相似之处,从而体会到扬科是个穷孩子。
1.2 学习文中的写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文章通过对扬科眼睛的描写,来表现扬科的悲惨命运,所以我在教学中把描写扬科眼睛的句子摘录下来,让学生领会。如“闪闪发光的眼睛”、“睁大了惊恐的眼睛”、“瞪着眼睛”、“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让学生从“闪闪发光、睁大、瞪、不再动”这些词中,体会扬科这样一个有音乐天才的聪明可爱的孩子含冤而死的悲惨遭遇。
1.3 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学过课文之后,学生对扬科的遭遇产生了同情,也很自然地产生了对吃人的剥削制度的痛恨。之后,我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读了《小音乐家扬科》的体会,最终着眼在“写”上。
2、把说写训练与听读训练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的目的最终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说写而忽视听读。教师要使听说读写训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谐地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如我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三段时,首先让学生听录音,初步得到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却能做到纹丝不动的印象,然后抓重点词句,重点讲读“我的心绷得紧紧的……火突然问熄灭了”,使学生通过读去体会“我”当时紧张、担心、不放心、不忍心、痛心等复杂的内心活动,进一步体会到邱少云的伟大精神。接着设问:“邱少云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怎样做到纹丝不动?是什么力量使邱少云这样做的?”学生边读边想,很自然地理解了邱少云是从整体出发,严守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巨痛。紧接着抓住时机,设问:“课文是写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作者为什么要写‘我’的内心活动?”通过体会邱少云的优秀品质,把说的训练与理解课文、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最后让学生写一篇《烈火中的邱少云》,把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内心和外表写具体。通过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会得到和谐的发展。
3、根据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训练。叶老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深钻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即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讲《桂林山水》时,讲到文中的排比句时,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另一方面训练学生仿照文中的排比句也来描写一般景物。这样,学生在掌握排比句的同时,也学会了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之后,再按照《桂林山水》的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要求运用排比句式写一篇写景作文,这样就会帮助学生把课文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