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凸显发现性学习方式 落实课堂教学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育信息化大师西蒙•派珀特曾说过:“优秀的教学将不是去为教师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去建构更好的机会。”作为教师的我们,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媒体与工具,首先思考的应该就是:如何为学生制造最佳的构建机会?因此,当交互式电子白板闪亮登场之后,我们自然要着力思考,如何应用这一工具促进互动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课堂实效。下面,就针对以白板为平台的教学实践阐述如何通过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关于“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又可称为“学习风格”,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首先提出。它是指学习者喜欢并习惯使用的学习策略,反映了学习者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偏爱以及他们的学习倾向。也就是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和运用的程序、方法等。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价值并存,相辅相成。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过于突出强调结果的掌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所以就要改变这种状态即转变学习方式,凸显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可以说,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从“发现性学习”的不同维度提出来的,相对于“接受性学习”,它们的本质特征都主要表现为“问题性”“过程性”与“开放性”。因此,我们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教学实践,就从这3个方面入手,力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学习方式
  1.以问题为核心
  发现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从而实现“愤而启,悱而发”的求知状态。
  那么,怎样才能具备问题意识呢?在思考的基础上,首先要能感知自己的问题,认识其价值所在,然后再通过反思、发散思维等手段不断加以强化,由此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的思维习惯。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惯用的PPT等课件内容只能按照既定方案以固定的时间顺序逐一呈现,学生的应答结果只要和课件内容排序不一致,就难以得到即时鼓励、强化。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顺应教师和课件的思路,在束缚中逐渐远离主动创新。而白板则有着更为灵活多样的存储、呈现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次序等无需固化,学生的应答结果通过书写、拖拽等方式即时呈现。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即时肯定,而激励产生的强化作用自然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研究软件对比的信息技术课上,学生首先针对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书写落实在白板之上。然后,在教师的概括、引导下进一步分析思考,从而指导之后的自主实践。再如,面对古文学习,先由学生分组交流之后在白板上划出翻译难点及自认为是重点的内容。教师再以此为依据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分析。
  也就是说,课堂之上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在发现问题、聚焦问题之后教师再进行引导干预。白板平台之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思维反应支配着教师即时调整预案,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步步引导,直到达成教学目标。
  此外,白板的“屏幕捕获”能够把板面上显示的所有内容以图片的格式保存下来。这样,学生的学习成果被即时记录、长期保存。一方面,使被保存成果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感与被重视的满足感;另一方面,可供后续的课上再利用或实现跨班交流,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对自己或同伴的学习成果不断审视、观察对比分析。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以延续,思路得以开阔,也促进了学生反思自省能力的培养。
  2.在过程中构建
  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主宰学习过程的学习。“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剥夺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机会,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导致了教学的“高耗低效”。因此,发现性学习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以往的课堂中,学生也会看到老师为了留下重要提示信息而利用实物投影圈点文字等,他们能够由此感知到一些分析判断的过程性内容,但现成的文字实物往往间距行距过小,学生由于视觉感受不适而兴趣匮乏。交互式电子白板则既可以呈现便于阅读便于圈点的大幅文字,又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解或学生的思考交流即时圈划关键词、进行标注等等。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可以通过不同色彩、粗细的笔道在白板上反映出来,便于对比观察、即时评价反思,也可以留存为资料后续使用。例如,地理课上,针对“概括鲁尔区的发展条件”这一问题,学生首先在白板呈现的鲁尔区简介上以圈划的方式进行归纳提炼,再到素材库中选取相应的图片、图表资料加以证明。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即时呈现于白板之上,便于关注过程、帮助理解、促进交流。
  此外,白板的“视频记录器”能够录制板面上的一切操作过程,保存为AVI的通用格式。也就是说,在电子白板平台之上的书写、圈划、拖拽排序、分类归纳等过程都能被记录下来,成为师生的认知工具。认知工具是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工具和手段。学习者可以利用它们来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分析、处理、编辑和制作,并可用其来表征自己的思想,与他人通信和协作。在回放画面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重现,使其能够直视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客观地分析、辩证地思考,梳理思维、强化理解。由此,抽象的思维过程能够直观形象地呈现与保留,重点内容能够通过视觉停留的手段加以强化,促进了学生的发现性学习。而且,记录可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以旁观者的视角回顾、归纳、总结,也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从而,不断强化其反思自省的能力。
  3.创开放之环境
  发现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注重认知,也注重情感体验。其特点是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对于发现性学习而言,最重要的是问题的开放性,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或进行思考。
  配合开放性的问题,交互式电子白板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分析平台。例如,对于知识框架、知识系统的建立,学生就不再束缚于教师提供的“僵死”的示意图,而是根据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学习方式,利用教师给出的关键词条,配合白板的语段拖拽、画线书写等功能进行个性化的组织,在自主的分类、归纳中建立起知识框架。例如,历史课上,针对“启蒙运动”中“三权分立”的学习内容,教师给出了“法院”“国王”“议会”“司法权”“行政权”“立法权”“制约与平衡”7个关键词。学生以此通过拖拽画线的方式组织建立示意图,从而理解“三权分立”的含义及特点。这样,几经富有个性化的组织训练,学生自然会养成自主构建知识系统的思维方式。再如,介绍昆虫的生物课上,学生首先同时面对六种昆虫图片,然后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观察顺序,教师应用“探照灯”“放大镜”辅助学生逐一聚焦昆虫躯体进行观察,之后再让大家统观这六种昆虫,从而归纳出昆虫的共性特点。学生的认知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在个性化的选择中自然而然地顺畅建立起来。
  此外,白板的“即时交互”优势也为营造开放的课堂提供了机会。我们知道,数字化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并非仅仅是要提高所谓的讲授“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和资源的交互促进课堂内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使学习从工具性的人机交互走向生成性的人际交互,避免出现教师播放讲解、学生被动观看的两立局面。白板整合了多媒体操作台与黑板的优势,为师生信息交流和情感交互搭建了便捷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课程教学之中,一切需教师埋头操作的项目都可以通过白板上的点选、按压实现。这样,调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多媒体资源的同时,教师依然可以如板书般轻巧地一边关注学生,一边侧身操控,实现了通过教学媒体联系的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即时交互,满足了学生被关注的情感需要,更易营造丰富多彩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快乐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发现性学习正是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而在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平台的教学研究实践中,我们也在不断地发现、研究……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教学实践发展的道路上,其空间无限。我们今天所谓的成果仅仅是明天继续前行的基石。面对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教学工具,还需要教师继续不断尝试体验其各种功能,结合具体教学问题深入思考,如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用什么,不用什么?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要不断思考不同工具、不同功能所适用的不同教学策略,力争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教学需要出发,进行切实可行、高效的教学设计,适时适度地应用白板,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多地进行发现性学习,更好地提升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 周雪.基于智能交互式白板的教学设计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6
  [3] 蒋明和.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生成灵动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3
  [4] 段元美,王世纯,姜述遵.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3
  [5] 赵玉萍.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4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