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把多种信息媒体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及时、正确地,科学、生动地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能拓展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创新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过程,利用放大、重复、慢镜头效果、定格特技等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直接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学生感兴趣的、新奇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这就要运用信息技术,虚拟生活实际,在数学课堂上再造现实生活场景,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形四边形的认识》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可爱的家园――一个动物生活小区,整个小区的环境是各种图形组成的,各种圆形、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然后启发大家:“小动物的小区漂亮吗?它们的房子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本来这样的课很枯燥,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兴趣,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可想而之。
  
  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把有关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整体与部分之间进行相互转化,使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事实的联系,教学规律的揭示形象而清晰地呈现出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作用。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教学环节,如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可把教材中的图形图像动态化,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使概念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达到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无论是用教具演示,还是操作学具,都难以较好地完成“曲变直”的等积变形。如果借助多媒体动态画面的课件,形象地演示出圆无限分切后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从而顺利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公式。这样既解决了“曲变直”的教学难点,又渗透了极限的思想。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利用信息技术人机互动的特点,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变得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不再是单纯的数字与图形的结合,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把一些抽象的问题变得生动形象,复杂的演算变得简单,难以实地操作和训练的过程展现得一目了然。还可以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的最大面积的共享,缩短了各学校之间的距离,使交流更加便利和快捷。如在学完《千米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找一些有关“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资料,使学生在课外也可以了解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教学《24小时计时法》之前,让学生留心观察在哪儿看到过24小时计时法,有的学生说他通过看电视,了解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每晚19:00开始;有的说在电脑显示屏上,还有的说在手机的屏显上。学生都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了解的,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课堂信息容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43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