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守川

  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引导创新实践,把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通过创新演示实验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现行教材中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而且有些演示实验实际操作起来产生的现象并不如理论上讲得那么明显,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些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创新,这样不仅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结论的真实性,更可以使学生在所有这一切改进的过程中感受创新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这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那么如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验操作应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把常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初三化学中,在讲CO2与水的反应时,如果我们仅仅按照教材所说的那样,先向水中通入CO2然后滴火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由此现象得出C02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H2CO3。这样处理的话,其实说服力不够强,实际上,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观察到上述现象之后,他们更容易想到的是:是不是CO2与紫色石蕊直接反应而使之变红了?此时,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一疑虑,仅仅靠口头解释就显得苍白无力,我们不妨再增加这样一个辅助实验:放少量干燥的固体石蕊于试管中,通入CO2。这时,学生将会发现:紫色石蕊并不变红。那么,学生自然也就能明白:不是CO2直接与紫色石蕊反应而变红,同时,他们就会提出一个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蕊试液变红的呢?此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地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HCI、H2SO4等酸性物质能使紫色蕊试液变红,到了这里,学生就比较容易创造性地想象出:是不是CO2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接着,教师就可以对他们这一想象给予肯定并引导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2经过这样的一步步探索性实验教学,增强了结论的真实性,使学生在所有这一切改进的过程中感受到创新的快乐。也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海外国语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