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文的教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程佳
摘 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课文是一门重要的功课,同时也是同学们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探讨分析了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文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教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文;教学模式
阅读课文是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方法,其既可连接课内和课外的阅读,又可直接体现某一单元训练的重点。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既可巩固和深化低年级阅读目标,同时也是为高年级阅读目标做铺垫和过渡。根据新课改标准对小学中年级阅读提出的“能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会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目标,笔者总结出中年级阅读课文教学的三个侧重点是: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课外拓展积累,并且认为,“自学辅导”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
一、引导自学,培养学生读书能力
这里所讲的“自学”与课堂教学结构中的“预习”不一样,后者一般发生于课外,是没有教师辅导的,因而质量往往都难以保证。而这里所说的“自学”是发生于课内,由教师所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正是自学能力起步的阶段,作为中年级学生教师应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细心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自学”有基础阅读和逻辑整理两个阶段,前者主要是指使学生具有基本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后者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引导、通过自学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出某一课题内容的逻辑内容。
“引导自学”主要有教师先导、学生后自学,学生先自学、教师再导,教师边导、学生边自学三种方式。第一种中,教师先导是指教师先指出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学生再根据这些要求和方法自学;第二种引导自学方法可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领悟自学的内容。
笔者在要求学生自学前总会要求他们标出自然段,并把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写出来,最后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写成课文的主要内容。另外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可帮助学生理清总分总的方法。即:(1)初读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好写什么,找出中心词、句、段;(2)逐段朗读,理清每段间的相互关系;(3)口述主要内容。
二、品诵积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本文中“品诵”是指学生在经过自学和讨论之后,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在旁边注上自己喜欢这些词、句、段的原因,再通过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而“积累”是指引导学生摘录每个自己理解感悟较深且喜欢的词、句、段,牢记文章的精彩部分。因此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将词句的意思和词句所表达的情意理解并体会,并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外,还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将语言信息、语言材料大量地储存积累起来。
三、尝试实践,课文拓展积累
1.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阶段是学生进一步系统化、概括化知识,进一步规律化、综合化技能,进一步全面、深刻、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在经过之前的自学阅读和品诵积累后,学生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帮助下已基本掌握了新课的内容,但他们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此时教师应先简明扼要地对所学文章进行概括性讲述,特别是文章的重点与难点;接着让学生对自己的分析与结果问题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并提出其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教师可跟学生一起共同讨论学生们存在的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在这一总结反思阶段教师应特别注意的是学生的主体问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文拓展阅读
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应指导学生将自身在课堂上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和读书能力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课文阅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学生通过大量的课文书籍的阅读可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而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应注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保证阅读内容的健康丰富。同时应提倡学生看《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在人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大学》《童年》等中外长篇名著,这类长篇名著可磨炼学生的意志,熏陶他们的情感。
结论:
总之,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课文的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适当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自学,学会阅读方法,帮助他们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应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融入大自然,自主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读书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应顾及到学生年龄小、识字不多的情况,不放弃字词的教学和理解。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盛泽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