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生态,构建活力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杭建芳

  生态课堂不仅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追求。生态课堂的起点不是知识,瞄准的最终目标也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学生是生态课堂的主体和主人,因此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不是老师展示演讲的大舞台;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生态课堂的学习是动态的、生成的、热烈的、民主的、人文的、合作的、探究的、交流的、高效的,充满了活力。由此,我想起了陶老的名言“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和解放学生的时间。这不正是对生态课堂的最好阐释吗?下面就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做法谈谈我的体会。
  一、解放学生的头脑,构建活力课堂
  生态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学生是生态课堂的真正主持者。因此,生态课堂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认识生态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思维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自由驰骋,自由表达思想、情感、观点、意见等等。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沉香救母》(二)时:
  师:沉香为了救母亲,走过了千山万水,他的脚上都磨出了一个个血泡,那他的身上又怎么会划下一道道血痕呢?请根据你看过的动画片,想象一下。
  生1:一天,沉香在爬一座很陡的山,突然脚下的石头一松,他从山上滚了下来,锋利的石头在他身上划下道道血痕。
  生2:前面一大片荆棘拦住了沉香的去路,他为了救妈妈,毅然用棍拨开刺人的荆棘,勇敢地从荆棘丛中走过去,尖利的刺在沉香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
  生3:一天,在路上,沉香遇到了一只大老虎,老虎张开大嘴向他扑过去,沉香奋起反抗,赤手空拳打败了老虎,在搏斗中,老虎尖利的爪子在沉香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
  ……
  反思: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沉香身上的一道道血痕是怎么来的,学生通过想象,与文本对话,与“沉香”对话,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自由的发展。
  二、解放学生的双手,构建活力课堂
  陶行知语:“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样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
  例如,在学习《晚上的“太阳”》一课时,我就鼓励学生学文中爱迪生的样子,做一做实验,先点燃一枝蜡烛,观察其照明度,然后在蜡烛后面放上一面镜子,再观察镜子前面的光亮度,学生在实验中,一下子就发现了爱迪生的方法的巧妙,感受到爱迪生的智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解放学生的眼睛,构建活力课堂
  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生态课堂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给学生一双敏锐的眼睛,学生不仅能关心周围的客观存在,更能敏锐地捕捉各类信息。
  记得,在一次练习中,有一道写话题目:秋天来了,把你观察到的秋天的美景写下来。这样的写话,我曾经和学生一起做过,原以为没什么大问题。可是,当我在批改时,情况却出乎我的意料。小莹是这样写的:秋天到了,小草发芽了,桃花开了,梨花开了,杏花开了,菊花也开了。秋天真美啊!第一次看到,我也没太在意,只以为是极个别的孩子没有秋天的印象,也就一笑而过了。可是接下来,我又批改到了小蕾的:秋天到了,小草青青的……小诚是这样写的:一群群大雁飞来了。接二连三的匪夷所思的句子在孩子们的写话中出现。我不禁深深思索起来,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是的,由于我们这里经济比较发达,即使是农村孩子,现在也不再有拾麦穗、打猪草、逮小鱼这样的经历,甚至不认识夏天里在枝头高歌的鸣蝉。他们的游戏只剩下玩具和电视!
  语文教学应该与生活接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因为,再精美的课件也无法代替孩子的亲身体验。就说“秋天”吧,当我们把一幅幅精彩的秋天的掠影呈现给孩子时,孩子们对“秋天”的感受可能也只是停留在一声声的“哇”中。但是,如果我们能把孩子带到秋天的田野去看一看,我相信每一个孩子从此都会认识“稻子”,看到稻子在秋天笑弯了腰!所以,我一直认为语文老师要教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那几个生字、词语,那几篇课文!我们更有理由去引导孩子听一听春日里的泉水叮咚,看一看夏日里瞬息万变的白云飘飘,闻一闻秋天里瓜果的甜味儿,摸一摸冬天里白雪的温度……
  四、解放学生的嘴巴,构建活力课堂
  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生态课堂中学生拥有自由表达和展示的权利、随时质疑和争辩的权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读一些和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有关的三国故事。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来交流他们的所得。可以讲讲他们读到的故事,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这些人物的认识,发表一下对这些人物的看法。学生对三国是很感兴趣的,他们有的讲述了草船借箭、空城计的故事;有的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大大称赞了一番;有的谈到刮骨疗毒,对关羽的勇敢满心敬佩。这些都对学生体会人物的特点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只要将说的权利还给孩子,他们定会还我们一个精彩。事实上,我们的课堂更应该激发学生对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相信学完《三顾茅庐》,喜爱《三国演义》的学生定会更多。
  五、解放学生的空间,构建活力课堂
  “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陶行知)《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师要把学生引入生活的广大空间中去。
  在苏教版的练习中,有许多栏目,如“学用字词句”“处处留心”等等,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绝好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而应引导学生放眼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六、解放学生的时间,构建活力课堂
  陶老说:“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生态课堂就是追求高效的课堂,既要让学生学好,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自由支配,自由发展。
  让我们在课堂中,立足生态,本着陶老的“六大解放”,师生一起“协奏”“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那么,我们的课堂定会绽放出生命的活力,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