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灵动的生成,给了课堂别样的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苏颖

  课文片断:
  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教学片断:
  师:燕子遇到了少见的麻烦,瑞士政府、人民是怎么急救燕子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读课文,画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现在谁来说说瑞士政府、人民是怎么急救燕子的?
  生: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师:“呼吁”是什么意思?
  生:号召。
  师:瑞士政府是怎么通过电视、广播这些新闻媒体向大伙儿呼吁的呢?我们来代表瑞士政府说上几句呼吁的话,好不好?
  生:(齐)好!
  师:大家先想,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看谁的呼吁最能调起全国人民的爱心。
  (学生思考片刻后,说给自己的同桌听)
  师:谁先代表政府来呼吁呢?
  生:居民们,成千上万只燕子在我国境内遇到了麻烦,它们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寻找这些冻僵的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温暖的空调列车上吧!
  师:用“饥寒交迫”“濒临死亡”来感动大家,多有办法的孩子呀!
  生(把手举得高高):老师,我觉得到讲台上“呼吁”效果更好。
  (“是的!”“没错!”“上台讲!”“上台讲!”……其他学生也纷纷举手赞成,老师欣喜地点了点头。)
  生(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亲爱的居民们,这里有一群可爱的小燕子,在从南方飞回北方时遇到麻烦。天气非常寒冷,我们这儿的昆虫大部分被冻死了,疲劳至极的小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希望居民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被冻僵的燕子,送往火车站。(掌声)
  师:这上台一播,效果确实不同。
  生:各位居民,现在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有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我们瑞士遇到了麻烦。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燕子都快冻死了。燕子是益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人类应该保护它们。现在燕子正面临着死亡,就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去拯救那些可怜的燕子吧!(掌声)
  生:瑞士的居民们,一群北迁的燕子在境内遇到了麻烦。大家知道,现在这么冷,燕子这些候鸟怎么受得了呢?再加上它们刚从南方飞来,这么累,更是无法承受这样的冷。大家行动起来,保护这些燕子吧!(掌声)
  师:这些都是政府的行动,它主要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那居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展示寒风飞雪片断):看,大雪满天飞舞,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我们最想做什么?
  生:睡懒觉。
  生:躲在空调房里取暖。
  师:是啊,躲在空调房间里,躲在被窝里。但是,就是在这样的严寒中,居民们却纷纷――(课件出示本段第二个句子)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老师!老师!我找到了描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我先说说,行吗?
  师(先是一惊,然后马上镇静了下来)行啊,说吧!
  生: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师:谢谢你,让我们一起感受到天气的寒冷。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到了天气的寒冷?
  生: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生: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山间岩缝都覆盖着――(生齐)皑皑白雪。可见有多冷啊!现在你们的体会一定更深了。这回,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一位学生站起来把“纷纷”读成了“赶紧”,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说那位同学把课文读错了。教师表扬学生听得认真后,围绕读错处做开了文章)
  师:“赶紧走出家门”通顺不通顺呢?
  生:通顺。
  师:在这里,作者为什么用“纷纷”,而不用“赶紧”呢?(学生没有反应)不着急,好的字眼是需要时间去慢慢嚼的。这样,你们先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你们觉得居民们怎样地走出家门,才可以叫纷纷走出家门?
  (生自由朗读课文品味)
  师:谁嚼出“纷纷”的味道来了?居民们怎样地走出家门,才可以叫纷纷走出家门?
  生:我觉得是许许多多的居民走出家门。
  师:这许许多多的人当中有――
   生:有小贝蒂和她的父母,还有所有的男女老少。
  师:是啊,还可能有什么职业什么年龄的人?
  生:可能上有九十几岁的老人,下有不到五六岁的小孩。
  师:有老人,有小孩,还有――
  生:身强力壮的年轻人。
  师:还可能有什么职业的人?
   生:警察。
  生:还有以前那种打猎的猎户,但是这次听到广播后纷纷去找燕子。
  师:那肯定是政府的呼吁在起作用了!现在,我明白大伙的意思了。你们是说可能这一大群的人当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他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冒着――往下读。
  (一小组学生读)
  师:可能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更是冲在前头,他们冒着――
  (一小组学生读)
  师:还有可能朝气蓬勃的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也――
  (一小组学生读)
  师:那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
  (生齐读)
  师:你们能想象他们走出家门时的心情吗?他们是怎么走出家门的?
  生:他们非常的焦急。
  师:焦急地走出家门。
  生:心急如焚。
  生:心急如火。
  生:还可能是匆匆地走出家门。
  生:还可能是急切地走出家门。
  师:是啊,他们就是这样急切地、匆匆地、心急如焚地、焦急地走出了家门,这就是“纷――纷”。谁再来读这个词?
  (老师连续请五名学生读“纷纷”)
  师:大伙一起读。
  (生齐读“纷纷”)
  师:同学们,作者不用“赶紧”,而用了“纷纷”,为什么?因为“纷纷”让我们体会到拯救小燕子的居民数量之多,心情之急切,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瑞士人民的爱鸟情感。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动情朗读这句话。刚读完,一生举手示意有问题要问,师点头同意)
  生:“四处寻找”这个词,我不太理解。
  师:“一边读一边想”这是学习课文的好方法。老师也有这样的疑问,居民们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会去哪里寻找呢?
  生:森林。
  生:雪堆里。
  生:皑皑白雪所覆盖的高山。
  生:还有被白雪覆盖着的草。
  师:草丛里。是啊,受冻后的燕子会四处乱钻呀!同学们,这样的地方容易找吗?
  生:(齐)不容易。
  师:所以你想这是一种怎样的寻找啊?你能用一个词来说吗?
  生:艰难的。
  生:不辞辛苦。
  生:不怕严寒。
  师:是的,同学们,为了寻找这些冻僵的燕子,居民们就是这样不辞辛苦、艰难,不怕严寒地去寻找燕子,到那么多的地方去寻找燕子,这就是――
  生:(齐)四处寻找。
  师:谁再来读这个词?
  (一生读)
  师:再艰难一些,你读。
  (一生读)
  师:大伙一起读。
  (生齐读)
  师:为了拯救燕子,居民们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这样地寻找。这是一种对燕子的怎样的在乎啊!我们连起来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声情并茂地齐读这一段话)
  教后反思:
  “生成”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本片断的教学,充分向人们展示了教师是如何尊重、珍视学生的疑问、错误、表现出来的喜好这些生成性资源,并独具慧眼地把它纳入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盘活资源,让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出现浪花闪耀、高潮迭起的精彩,处处弥漫着生命的芳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