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挫折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琪

  摘 要:挫折教育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施教者有意识地让受教育者受一定的挫折(含各种困难、障碍、不利条件、不利因素等),然后让受教育者通过努力去克服挫折,战胜困难,从而进步,进而走向成功和成才的一种教育过程和教育模式。
  关键词:挫折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训练
  
  近年来,登载学生因不能承受某些压力和挫折而自暴自弃,以滥为滥,甚至用各种方式自杀的报道层出不穷,这使我不禁想到了挫折教育。
  “挫折”一词本意有“压制、阻碍,使削弱或停顿”的意思,同时还有“失败、失利”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一生原本会遇上许多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失败的,总是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前进的。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不管在求学期还是出学校后,也客观存在要面对挫折和失败。这就涉及一个人要具备一定的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离不开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施教者(包括教师和父母)有意识地让受教育者(包括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受一定的挫折(含各种困难、障碍、不利条件、不利因素等),然后让受教育者通过努力去克服挫折,战胜困难,从而进步,进而走向成功和成才的一种教育过程和教育模式。这里,“挫折”本意已经拓展开了,施教者可以有意设置一些障碍和不利条件,让受教育者去克服,去越过,以训练、提高他们的“受挫”和“耐压”能力。我们不妨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来考察。
  挫折教育对于家庭教育尤其重要。现代家庭经济收入越来越高,各方面条件越来越优越,同时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好点,享受高档点,于是好一部分独生子女(尤其是城市家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吃好、穿好、玩好,连最简单不过的家务活都由父母代劳或交家庭保姆干。结果孩子长大了也是一个高分低能儿,更是无法承受一点挫折。这种例子实在太多了。某高干有一独生女儿,上初中一年级,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做过一点家务活。一天回来吃晚饭,父母因故不能回家,家庭保姆有事回家,临时留了一张便条,叫她把冷饭菜热了吃。结果该女孩由于不会使用煤气炉导致泄气而窒息死亡。(《教育导报》载)某校初二一女生长期生活在父母及家人的呵护、溺爱中,一次因受不了老师一句稍重的批评而跳楼自杀,幸亏抢救及时而免一死。(某报载)某期《读者》载:很多学生以高分考入大学,但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远方独立生活,结果开学布置床铺时竟有好多学生把蚊帐的开口挂反了。这种例子数不胜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在家庭中所受挫折、失败太少了,甚至根本就没有一点挫折,太顺利了。长期的娇生惯养和溺爱,滋生了孩子的娇气、任性、虚荣、自我、好强、争胜等意识,而条件一旦改变,孩子就将无法适应,无法承受。也就是孩子的耐压、受挫折能力太低。反过来,有的农村孩子,由于各方面条件较差,造就了他一种艰苦、朴素、勤劳、意志坚强等品质。这样的孩子竟然边读书,边打工挣钱,自己挣钱读书。这就是说他的受挫能力、生存能力强。所以,我们家长哪怕再富有,条件再好,地位再高,也不要单一用物质满足和刺激孩子,重要的是精神鼓励。要适当地为孩子设置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和障碍,让他去承受、克服。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受一定的批评和委屈,做一些适当的自我生存锻炼。
  再看学校教育,当前,教育界提倡要为学生“减负”,“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的学校或教师却把它夸张地理解和贯彻,认为“减负”就不要给学生留任何作业,让学生玩得痛快,老师也轻松。“不体罚”学生就是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连一句重话都不要说,怕招惹是非。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错误的。首先,这种认识纯粹是一种绝对化和极端化;再说,这种做法危害极大,如果多数学校和教师都持这种态度,不就成了学生无人管,无人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纪律约束。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没有任何学习任务,更没有什么压力可言,这就会丧失学习的目的性,觉得上学是图好玩。于是也滋生出娇纵、主观、虚荣、自以为是、好逸恶劳等坏习气。当然受挫、耐压能力就大大降低。如某校初二年级两名男生认为读书太苦,远没有小学轻松,于是偷了家里的钱同时离家出走,准备去打工,后因钱花光,无法生存,被公安机关遣送回来继续上学。前面列举的某中学一女生由于受不了老师的一句批评而跳楼的例子等,都是因为在学校过得太“一帆风顺”了,没有受过“委屈”。还有学生因老师叫他重做当天的错题,竟受不了而用碎玻璃划伤自己的手等等,这样的例子也比较多。
  其实,作为教育工作者,从一开始就不要太放任学生,是不会出现上述悲剧的。“减负”并不是让学生只玩不学,主要是要减掉那些繁、难、偏、旧、重的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如某些教辅资料)和学生的经济负担。但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一定要让学生练习、完成。“不体罚”学生,并非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学生要有纪律约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不可能不犯错,不违纪。适当的批评教育对学生一定有好处,只是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时机,程度适当。适度的批评和恰当的学习任务对于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挫折和障碍。
  综合以上分析,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有出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能后继有人,我们应大力提倡挫折教育。家长和学校应通力合作,有意为孩子设置一定的学习和生活“障碍”,让他们跨越。一句话,要让孩子将来成功,得先让他经过多次失败。不要让孩子过得太“舒适”,也要让他们尝一定的“苦头”。
  参考书目:《教育导报》 《读者》 《中国教育报》 《邓小平教育理论》
  作者单位:四川省古蔺县太平镇走马小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