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闪福厚

  语文学习是综合性学习,它需要着眼于课文,更需要放眼于课外;它注重点滴积累,领会感悟,更注重习惯养成,潜移默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
  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具体做法是:
  
  一、课前充分预习,初步感知教材
  
  课前预习就要做到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课堂上质疑问难,交流汇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前,我让学生先了解三国的形成、鼎立、衰败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周瑜、鲁肃的为人特点。课上同学们热情高涨,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用兵多疑,鲁肃为人诚信,周瑜嫉贤妒能的性格特点分析得非常透彻。课后不少同学又捧起了《三国演义》,全班掀起了“三国热”。
  
  二、抓重点词句研读,侧重感受揣摩训练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想、画、演,运用多种感官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如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来。
  
  三、概括写作特点,积累内化训练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不同于其他文章的个性,通过概括特点是对文章的整体回顾,又是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铺垫。只有结合语言的积累,结合情感的积累才易于被内化,因此阅读教学是促进语言材料内化途径。
  
  四、读写迁移,训练仿作
  
  阅读教学后进行仿写、叙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如学完《爬山虎的脚》后仿写一篇关于植物的作文。总之,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得轻松练得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教给学生方法,作文教学则是让学生学会应用。现在大部分学生一到写作文就感到头痛,无内容可写。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学生没有掌握写作方法,写起来杂乱无章,无中心、无条理。2,学生不注重阅读和背诵的积累,胸无点墨,谈何妙笔生花,写出的文章只能是空洞乏味、淡如白水。3,学生脱离生活实际,对身边的人、事、物熟视无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作文呢?
  首先,从内容人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写文章无从下手,往往缺乏观察,对身边的人、事视而不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指导是写作的钥匙。在学生写作前,要先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如看一幅图,要按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观察;写人要抓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写动物要从外形、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写植物要从根、茎、叶、花、果实的形状、颜色、味道及用途等方面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他们才能处处留心观察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出来的文章才细腻、逼真。
  其次,精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后,我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去选材,力求做到材料新颖、详略得当。比如在教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时,先让学生想好写谁?然后确定中心,也就是想写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中心确定好之后,让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其他学生评说选材有没有说服力,帮助不切题的同学重新选材。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知道写文章时,都要围绕中心认真选材,避免文不切题、离题万里现象的发生。
  再次,学生写完作文,我严把修改关。记得鲁迅有一句话: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先让学生自己修改,然后在讲评作文时同学互评互改,最后拿出一篇典型文章让同学一起修改,使学生的文章在字、词、句、段乃至标点上更趋完善,提高习作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