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的形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体育教学环境、言语的讲解、“表象训练法”的实验成果三方面对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展开初步的讨论和学习
  关键词:体育教学;动作技能;形成
  中图分类号:G40-0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112-02
  
  同所有其他学科的知识一样,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的形成,也有一个完整的形成过程,它是由(一)粗略掌握动作阶段;(二)改进提高动作阶段;(三)动作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所组成。与此同时,在运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还伴有动作、言语、情绪等附加成分。单就体育教学特点而言:首先是要有愉快的情感环境,其次是要有准确的言语讲解,最后是要有标准的动作技能形成。
  一、愉快的情感环境
  体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直观性相当强,师生共同活动,教与练的密切配合贯穿于整个课堂。体育课中有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有兴趣,精神振奋,对提高课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怎样才能形成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呢?
  (一)教师的表率作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教师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乃至教师的着装,无一不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地对待每一节体育课,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课的关心和对学生的爱心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炽热的情感和无私的奉献。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架起情感的桥梁。
  (二)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学生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锻炼;课的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在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或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对男生或女生,对性格开朗或内向寡言的学生则特别要注意批评的环境和处理的方法,尽快地使其从逆境中走出来;课后要冷静反思: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对学生没有情感,没有尊重和爱护,就没有教育。
  (三)创设好的情感“环境”。课内单元小结中简化规则的教学比赛,小竞赛等。使他们在竞争中发现和完善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满足他们正常的表现欲。课堂中应尽力创设好的情绪、情感环境。通过实践,说明情感环境的创设和快乐体育的实施都是相互搭桥、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四)对“差生”的促进。在体育教学中,对全体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一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因平常受的批评多、表扬少,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逆反心理。我们体育教师则应善于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我们应抓住机遇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聪明才智而一展风采的机会。培养他们为集体多献一份力量而顽强拼搏的荣誉感,利用租借和收还体育器材的机会培养其对集体的责任感,再把这种逐步培养而形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转到对体育动作技能的学习上去。体育教学中以情换情,以情育情,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体育专业教学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
  二、准确的言语讲解
  讲解是体育教学中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它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及练习方法的主要途径。讲解水平的高低,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求体育教师要会讲。要做到会讲,除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叫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外,还要能正确地选择讲解的内容,合理地运用讲解的形式,因为讲解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正确掌握和提高动作技术,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讲解内容的选择,讲解形式的运用,都会对技能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讲解应以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为主要依据。
  (一)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学生由于生理上处于泛化阶段,心理上处于感知和表象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都易扩散,容易出现动作僵硬,费力等不协调现象。在这阶段要求教师用简明生动的语言给学生描述出正确,完整的动作概念,关键技术要领和动作过程,在讲解内容上要求“精”才能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练,并在练的基础上理解。
  (二)改进提高动作阶段。经过一段时间或一次课的练习后,生理上出现泛化阶段,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相对集中,动作技术日趋合理、协调;但仍存在着一些错误和不合理的地方。同第一阶段相比,这些错误动作较难纠正,要求我们讲解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之发生变化;如再以“精讲多练”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则已不能适应此阶段教学的需要,我认为应以“讲练并重”作为此阶段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使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应怎样纠正?在讲解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前提下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练习;强调“想、看、练”的结合。教师在教学时要把讲和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时的“讲”,不只是教师的讲,也包括学生的讲。教师的讲,重点应放在分析上,对某一错误动作进行系统而透彻的分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三)动作的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经过了上述两阶段后,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这时不仅能叫准确、熟练、省力地完成动作,而且逐渐运用自如。在此阶段教学中,讲解强调针对性,体现区别对待原则。针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应针对学生实际,即针对学生年龄、性别差异,学生心理、生理、技术、素质差距;第二,应针对教学实际,即针对教学的任务和要求,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讲解重点应放在技术细节与关键环节上,才能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和熟练程度,巩固动作技能。
  三、标准动作技能的形成
  所谓标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对动作的感知和练习开始的。它的上端是动作概念,末端是动作技能,中间环节是运动表象。运动表象是处于运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中介环节,如果这个环节没有掌握好,就会直接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产生影响。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运动心理基础了解不够,重视也不够,因此,“表象”一词也就极少出现在教师的教案中,而学生会因为“表象训练”的缺乏,出现运动技能知识形成和巩固的困难。如不少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时,在课堂上已经学会,而课后独自练习时却又不能完成。针对这些特点,如果在教学中注意“表象训练法”的采用,对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会有帮助。运动表象是指对过去感知过的肌肉动作在头脑中重现结果,这和一般的静物表象相比有它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动作表象形成的难点。如一般事物的表象是静物表象,一般以视觉成分为主,反映静止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运动表象则以动觉为主要结构,它反映的是运动变化的物体,正因为一静一动,运动表象显得比较模糊不清,保持的稳定性也就较差,随之误差也就增大,且不容易控制。可见,运动表象的形成是有一定难度的。针对这个模糊、变化、不易控制的特点。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加入促进表象形成的特殊步骤,并且要注意语言、情绪等附加成分,促进运动表象的形成和巩固。
  
  作者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郭靖平.“表象训练”在武术教学中的尝试[J].中国期刊网.
  [2]张龙超.体育教学中讲解与运动技能的形成[J].中国期刊网.
  [3]魏纪中.艺不高失常也“正常”[J].南方都市报,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9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