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和谐家庭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侯新萍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3(c)1-0020-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离不开和谐家庭建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千家万户和睦相处,是促进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和谐家庭做起。每个家庭和谐了,整个社会“肌体”也就和谐了。推动家庭的美满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一、 认识构建和谐家庭的内涵是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前提
  
  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是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在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的和谐是构成社会和谐的基本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建设和谐家庭。因此,充分认识和谐家庭建设的基本内涵非常重要。所谓和谐的家庭,就是家人之间的思想、性格、志趣、学识、文化修养、价值观都应趋于一致。诸如,家人之间应有大致相同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夫妻双方忠诚相待,爱情专一并持之以恒地为增进婚姻的质量而努力;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并能相互理解,遇事配合默契;对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应分担的责任看法一致并能付之于行动;在教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问题上观点一致,各尽其力;在钱财的使用安排上没有大的分歧等等都是家庭和谐的重要体现。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团结相处也是和谐社会建设和和谐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家庭与社会的和谐是家庭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所以,只有大力倡导和建设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邻里关系,整洁舒适、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才能营造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因此,我们只有站在新的高度,以全新的视角,充分认识和把握建设和谐家庭的内涵,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 构建和谐家庭是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础
  
  家庭,这个社会的细胞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了。“家和万事兴”是说家庭和谐是兴旺发达的象征。家国家国,无家何来国?搞好家庭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因为和谐家庭就像不断净化水质的过滤器,和谐社会离不开以和谐家庭为基础,并且是更为广泛、更为深层的基础,而不和谐的家庭是社会矛盾、暴力、犯罪的根源。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多种因素交织,社会意识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中国家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现实家庭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现象如:一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成员在学习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受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敲诈、勒索、赌博、酗酒、贩毒、吸毒、从事黄色淫秽活动、信奉邪教迷信等侵蚀了部分家庭。二是封建主义的“官本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陈腐意识的残存,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等处于改革完善的过程中,使一些握有实权、丧失理想信念、缺少道德情操的家庭成员得不到有效监督,他们利令智昏、铤而走险,吃、拿、卡、要,甚至走上犯罪深渊,对社会、对家庭造成极大危害。三是经济和社会快速转型,使婚姻家庭出现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离婚率攀升。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家庭离婚率不到5%,而现在竟达到25%,全国每年有40多万个家庭解体;婚外情泛滥,家庭暴力现象时有发生。就拿我们油田来讲,“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虽然为油田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不可否认的是,少数外出会战人员的家庭问题更加突出。重婚、同居、遗弃、离婚、婚外情等违法现象增多,并对其正常的婚姻家庭造成了威胁。四是家庭的不稳定,使子女的成长受到伤害。特别是单亲家庭、祖孙家庭等的不断出现,使家庭亲情关系淡化,家庭教育弱化。据调查发现,少数外出会战人员家庭现状令人担忧:子女缺乏关爱,性情孤僻;少数子女由老人代管,由于溺爱,对孩子监管不力,学习滞后;生活习惯差,安全无保证;青春期教育空白,违法违纪者增多;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教育能力不足;缺少精神关爱,成长不利。五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妨碍和谐家庭建设:家长期望值太高。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凝聚几代人的希望于一身。一些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显得异常突出,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为他们设计将来,很少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年龄、兴趣、天赋等特点,逼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一些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盲目投资、盲目施教、盲目要求、盲目攀比、盲目放弃等等,往往极大地挫伤孩子的兴趣,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家庭教育内容萎缩。目前,许多家长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幼儿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把识字、背诗、计算、拼音、学外语等当作幼儿教育的主要课程,错误地认为幼儿有了知识就有了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儿童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影响幼儿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阻碍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甚至导致幼儿人格的缺失,给其一生带来不良影响,这在由老人托管孩子的家庭尤突出;为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过度溺爱、娇宠,过度关怀,无原则地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自主意识的确立和自立能力的锻炼机会。有的家长则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骂不成才”,对孩子限制过多,严厉有加,使得性格倔强的孩子,常表现出较强的抵抗意识,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变得性格暴躁、行为粗野;性格懦弱的孩子,则因产生恐惧心理,以欺骗撒谎等手段对付父母的惩罚与训斥,变得少年虚伪、失去童真。
  克服家庭中各方的不和谐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基础。对利益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社会结构的多元化造成利益的差别、矛盾和冲突,如:家庭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等等。而这些差别、矛盾和冲突,大量的、主要的是非对抗的,家庭不同的利益群体和个体要求大同、存小异,要容忍差异、尊重别人,具备一种宽容、谦让、奉献的品格,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人生旅途中温馨的驿站,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古人用“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来形容家庭的重要性,从这点上看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家庭的和谐。也就是说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构建和谐家庭是基础。
  
  三、营造和谐家庭是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关键
  
  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和我们每个人有着直接联系,没有小家的和谐就不会有"大家"的稳定与发展。所以说,家庭和睦是保证社会稳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时,需要营造和谐的家庭。营造和谐家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优化家庭内部环境。家庭成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及身心健康素质,用心经营家庭。一要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家庭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家长,夫妻关系的和谐、与他人关系的和谐直接影响到孩子与家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孩子从家长那里学到的人际关系的处理模式。因此社会要从帮助提高家庭关系处理能力入手,促使个人与家庭成员掌握维系和谐人际关系的知识、态度、技巧,预防个人及家庭问题的产生,以此营造家庭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用心“经营”家庭。和睦的家庭需要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人从增进家人感情角度考虑,尊老爱幼、民主平等、宽容谦让、互帮互助;夫妻之间互相忠实信任,互相尊重关爱;长幼之间相识相知,团结友善。同时,组织一些由全家人共同参与的活动,消除成员之间隔膜,增进家庭氛围。三是在家庭中倡导传统美德。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心者必培其心。营造和谐家庭要增强传统美德教育,在家庭成员中形成关心国家和社会,倾情公益事业的氛围。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抓好家庭教育是建立和谐家庭的基础。家庭主要成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和谐。要“以德育人”,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每个家庭成员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以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营造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家庭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抗灾救灾募捐活动中,笔者注意到有不少家长不仅自己捐款,还鼓励孩子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捐给灾区;家长参加健康有益,奋发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带着孩子参加,培养孩子集体荣誉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志向,这无疑对孩子成长、对营造和谐家庭的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整合各种家庭工作载体和活动形式,推动和谐家庭的营造工作。当前,要把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等以家庭为对象的各类特色创建活动整合起来,作为构建和谐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运用各种载体,通过各种渠道,在油田企业、广大社区、及家庭中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使家庭文明建设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如:油田女职工委员会从构建和谐家庭的大局出发,精心设计了“学习在家庭,建功在企业”的竞赛活动,以五好为内容,拓展活动领域,这是新形势下,油田建设和谐家庭的重要举措。
  4、建立健全有利于和谐家庭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近年来,我国出台、完善了一系列与百姓家庭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纲要、实施意见等。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等,有关部门在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些法律、法规、纲要、意见、普及家庭成员法制意识的同时,积极维护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和谐家庭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关部门更要以高度务实的姿态加强立法修改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法律领域,特别是婚姻家庭领域。努力追求以人为本、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统一,依法保障和谐家庭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同时,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社会建设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和谐家庭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家庭每一个个体都自由的社会。我们应该鼓励家庭每个人在社会总的价值导向下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充分尊重个人的价值选择和追求,坚持整体价值导向的一元性与个体价值取向的多元性的有机结合,使家庭成员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能够得到自由运用,人格和个性得到自由、健康而又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尽自己的力量。家是你个人的“家”,“国”是你的是我的是他的共同的“家”,二者只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才能达到家庭、社会共同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作者单位: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工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2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