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怡虹 李 辉

  [摘要]关系攻击是指故意操纵或破坏他人同伴关系的一种伤害性行为,它比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更加间接和隐蔽,不容易被教师和家长发现,但对儿童的心理一社会适应有长期的负面影响。然而,有关学前儿童关系攻击行为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本文对相关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梳理,探讨当前对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字]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父母的心理控制;同伴交往;心理一社会适应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6-0051-05
  
  攻击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是指有意地对别人作出伤害性行为,它是儿童发展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攻击行为对儿童社交、心理、行为及学业发展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如,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会被同伴排挤、欺负,产生抑郁、反社会行为,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等。因此,儿童攻击行为一直是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二十年来,相关研究对不同的攻击行为作了清晰的界定。例如,身体攻击(Physical Aggression)是指对他人身体作出伤害(如推、踢和拳击等),而言语攻击(Verbal Aggression)则是指利用言语侮辱他人(如谩骂和威胁等)。有研究指出,男孩的身体攻击及言语攻击行为明显多于女孩。虽然身体攻击一直是儿童攻击行为研究的主要范畴,但近年来许多研究已开始转向其他影响儿童心理及情绪发展的攻击类型,如关系攻击。由于关系攻击不像外部攻击(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那么直接和明显,其伤害性很容易为家长和教师所忽视,而其影响又是极其深远的,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对此进行系统研究,以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
  
  一、什么是关系攻击
  
  关系攻击(Relational Aggression)是指故意操纵或破坏他人同伴关系的一种伤害性行为,如恶意散播谣言、威胁终止友谊等。具有关系攻击行为的儿童其社交特征为具有一定的社交技能并很注意发展自己的社交圈子,以便在实施关系攻击时得到朋友的帮助。关系攻击和身体攻击是两种显著不同的攻击行为,它们与儿童发展的关联也有所不同。研究发现,身体攻击与儿童外化的问题行为有关,而关系攻击则与儿童内化的问题行为有关。
  观察研究以及同伴报告、教师报告、儿童自我报告所得的研究结果均显示,关系攻击行为在学前阶段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女孩之间。Crick提出,儿童倾向于破坏被同伴视为最重要的东西,以此伤害对方。由于女孩通常十分重视同伴之间的感情,她们多实施关系攻击去伤害他人;而对男孩来说,身体优势很重要,因此他们大多实施身体攻击去伤害他人。可见,在学前期,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
  然而,研究者在儿童关系攻击的对象上没有发现明显的性别差异。换言之,男孩跟女孩同样有可能成为关系攻击中的受害者。有研究指出,女孩在受到他人关系攻击时会比男孩产生更多的情绪问题及压力。这可能因为女孩更加重视与同伴的关系,受关系攻击的影响更大。
  
  二、关系攻击与儿童发展
  
  有研究提出,关系攻击早在学前阶段已经发生,儿童最早在3岁时已开始实施关系攻击。随着儿童的发展,关系攻击亦变得越来越复杂。学前儿童的关系攻击行为有其独特之处,与学龄儿童相比,学前儿童的关系攻击行为相对简单和直接,并只牵涉当前的情景。在学前时期最常见的关系攻击行为案例是这样的:攻击者由于一位同伴在游戏中不听自己的指示,就对他说“我不会跟你做朋友了”;或者是在幼儿园跟同伴抢玩具时对同伴说“我不让你到我家来玩玩具了”。
  研究显示,实施关系攻击者和关系攻击受害者都会出现心理一社会适应问题,如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困扰,较少的亲社会行为,以及较高的同伴拒绝。Crick和Grotpeter认为是关系攻击行为的厌恶性质导致攻击者遭到同伴拒绝。而同伴的嫌弃会反过来进一步强化攻击者的关系攻击行为,使他们增加关系攻击的频率以最终强迫同伴认同,这就会更深刻地影响其日后社交能力的发展。同时,关系攻击的受害者也容易被同伴拒绝和不被群体接受,从而变得焦虑、沮丧,自尊心受损。Crick等人通过一项为期18个月的追踪研究调查了早期儿童的关系攻击行为,发现关系攻击与同伴拒绝是高度相关的。这表明关系攻击是导致儿童心理一社会失调的一种独特的攻击形式。
  
  三、关系攻击行为发生的原因
  
  虽然许多研究已指出关系攻击对儿童发展的长远影响,但是我们对于儿童关系攻击行为发生的原因仍知之甚少。有关关系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围绕个人、同伴和家庭这三个层面。在个人层面,如果儿童对人和事物怀有敌意且觉得实施关系攻击并无不妥的话,就很可能会产生关系攻击行为。在同伴层面,如果同伴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攻击行为,儿童很可能会受其影响,模仿和实施关系攻击以达成自己的目的。此外,最近的研究集中探讨了家庭对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的影响。
  1 父母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Ladd和Pettit认为父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直接的影响是指父母在儿童与同伴交往的场景下直接介入以影响其社交能力,如帮儿童选择和安排同伴,并监视其与同伴交往的过程。间接的影响是指儿童把家中所学到的行为和关系模式应用到同伴交往中,如父母的管教方式和纪律要求,虽然与儿童的同伴交往不直接相关,却对儿童的社交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迄今为止唯一一项关于父母对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的直接影响的研究中,Wemer、Senich和Przepyszny调查了母亲对儿童同伴冲突(包括关系攻击和身体攻击)的直接干预策略。研究人员要求母亲对假设性的学前儿童关系攻击和身体攻击行为作出一些相关的回应。结果发现,在回应儿童的关系攻击行为时,如果母亲表示会适度使用权力独断策略(Power assertive strategies)让儿童知道其行为违犯道德或社会传统规则,那么她的女儿(而不是儿子)在幼儿园就会较少实施关系攻击且较多出现亲社会行为。这证明母亲对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的明确回应可以直接影响其同伴交往行为。㈣除此之外,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调查父母对儿童的间接影响,如父母的管教方式、父母之间的冲突、父母的心理控制和强制控制与儿童关系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等。Hart等人发现,父母对儿童的行为缺乏回应以及母亲对儿童的高度强迫都会导致儿童产生关系攻击行为。因此,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父母的心理控制对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的影响。
  2 父母的心理控制对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的影响
  心理控制(Psychological control)是一种颇具侵入性的管教行为,包括父母对儿童的想法、感觉和亲子依恋的控制。许多研究指出,心理控制与儿童的负面发展有关联。心理控制是通过恐

吓或者对亲子关系的实质损坏,例如收回关爱(Love withdrawal)和不稳定的情绪行为(Erratic emotional behavior),以达到控制儿童的目的。而关系攻击同样也是利用关系去伤害别人,从而控制别人以达到攻击者的目的。因此,两者的性质是十分相似的。
  父母的心理控制对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的影响有两个可能的环节。一是儿童有可能将父母心理控制所导致的不安情绪和敌意扩散到同伴交往中,并对同伴实施关系攻击以达成目的。二是因受父母心理控制而产生的不安情绪和敌意很可能直接导致儿童实施关系攻击去伤害其同伴。尽管一些研究已经开始关注父母的心理控制和儿童的关系攻击行为之间的关联,然而由于对父母和儿童行为的评估方法不同,现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因此,我国研究者在这一问题上需要展开进一步研究,尤其是研究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心理控制及其长期影响。
  
  四、关系攻击行为的研究设计与评估
  
  1 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还是追踪研究
  现有研究已充分证明关系攻击行为对儿童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影响力。可是,大部分研究都采用横断法对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关系攻击行为进行研究,很少有长期的追踪研究。Crick首先进行了一项短期的追踪研究,评估了一年里儿童的关系攻击、身体攻击、言语攻击、亲社会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研究者在一个学年的三个不同阶段对追踪研究对象进行了有关社会行为和社会调整的同伴提名测量,同时收集了教师对其社会行为的评估。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关系攻击行为是一种具有较高稳定性的攻击行为,且对儿童未来发展失调的预测是独到的,其预测能力超过身体攻击行为。
  最近,Crick等人又通过短期的追踪研究探讨了关系攻击、身体攻击与儿童的心理一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约一年的时间里,具有身体攻击行为的儿童在心理一社会失调上存在最高风险,而关系攻击可以预测儿童今后的社会失调。因此,识别具有关系攻击行为的儿童,以便阻止问题进一步外化或内化是教师和家长必须做的。同时,这些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了进行追踪研究的重要性。
  2 关系攻击行为的评估
  关系攻击行为的评估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教师报告、父母报告、儿童自我报告和同伴提名。研究者可以根据教师和家长的报告来评估儿童在不同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关系攻击行为。由于教师和家长报告相对方便,这两种评估方法在研究中较为常用。此外,有的研究者采用儿童自我报告的方法来评估关系攻击行为,这种方法在对年龄较大的儿童进行研究时较常见。还有研究者采用同伴提名法,即向儿童提供一份班级名单(如果是学前儿童,名单可换成相片),要求他们指出班里的同伴以回应研究者的提问,例如,请儿童指出哪三位同伴经常欺负其他同伴。
  然而,这些评估方法往往会由于报告者的各种偏见而产生误差,例如受访者大多比较容易回忆起并倾向于报告近期发生的和影响较大的事件。最近,研究人员已开始实施观察法,并形成一种可靠和有效的自然观察法去评估学前儿童的关系攻击。例如,Ostrov和Keating在研究中将在教室里的自然观察和在一个结构化互动任务中的观察结合起来。自然观察是在儿童自由游玩期间,由观察者对儿童进行近距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关系攻击行为记录在纸上。而结构化互动任务则要求儿童利用并不足够的颜色笔去完成填色任务,希望由此引发儿童间的轻微争执。整个任务过程录像以后,再交给两位独立观察者对录像带中儿童的行为进行编码,以取得可靠的数据。这两种观察方法的有效性已为其他研究人员所认可,从而为关系攻击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评估方法。
  
  五、总结和启示
  
  有关学前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的研究给幼儿教育工作者带来许多启示。
  第一,关系攻击比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更加间接和隐蔽,不容易被教师和家长发现,甚至往往被忽视。但关系攻击行为对儿童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具有长期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应注意观察儿童同伴之间的关系攻击行为,以便及时地了解、预防和介入儿童同伴之间的关系攻击。
  第二,目前大部分有关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的研究都采用横断研究设计,缺少对儿童的关系攻击行为作更为细致的描述。研究者宜对3~6岁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的发展展开长期追踪研究,以观察有关行为的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确定早期关系攻击行为与小学阶段关系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
  第三,当前对儿童关系攻击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有欠缺。国外一些研究尽管探讨了父母对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的影响,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得到强有力的证实。此外,父母对儿童的关系攻击行为到底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如何起作用,父母的心理控制在儿童关系攻击行为发展中起怎样的作用,其他变量如儿童的语言水平或电视节目之类的环境因素与儿童关系攻击行为存在怎样的联系,电视节目中的关系攻击行为是否会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后续研究探讨。
  第四,目前国内对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有关国内儿童早期关系攻击行为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因此,研究者需着手研究国内儿童早期的关系攻击行为,并通过长期追踪研究和与国外研究结果的对比,获得更多有关国内儿童早期关系攻击行为发展的特征,以分析中外儿童关系攻击行为之间的差异及其成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6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