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校诚信教育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春桥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的诚信缺失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实施重塑校园诚信、创建诚信高校的对策,很有意义。
  关键词:高校;诚信;危机;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099-02
  
  收稿日期:[HTSS]2006-04-04
  作者简介:叶春桥(1971-),男,浙江余姚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高校作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目前的诚信状况令人担忧。这不仅有损高校形象,还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一、高校诚信缺失的表现
  
  1.毕业生违约现象频频
  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过程中出现的违约现象屡见不鲜。在高校毕业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合同,不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的人已不在少数。据有关部门统计,这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违约率在持续攀升,部分重点大学已超过5%。
  2.弄虚作假现象严重
  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上,一些企业往往不愿招聘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不惜以身试法,制造虚假的获奖证书,夸大自我评价,甚至诋毁其他竞争者,骗取用人单位的信任,以达到应聘的目的。
  3.学术领域的诚信失范
  近年来,我国一些知名大学的著名学者涉嫌学术剽窃的事件屡见报端。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高校中应有的那种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被一些教师弃而远之,有的人为了获取名利,失去了高校教师起码的道德,对学生的治学态度产生于极坏的影响。据上海某知名高校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同意“天下文章一大抄,只在会抄不会抄”的观点,甚至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也直接从网上下载,换个名字就只字不改地交给老师。在图书馆的各类杂志中,经常可以见到其中的某篇文章被标上“已用”的字样,也已成为目前大学校园见怪不怪的现象。
  4.“考试信用”严重贬值
  近些年,尽管我国各大高校采取了种种措施,想方设法严肃考风考纪,但仍有不少学生对考试作弊“情有独钟”:从偷看、抄袭、传递纸条、请人代考到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作弊,方法之新和手段之多令人咋舌。部分任课教师碍于情面,对于这些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是“高抬贵手”。考试分数造假现象,这已引起了不少高校的关注。
  5.助学贷款还款违约行为值得关注
  助学贷款,本是国家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推出的一项带有政府行为的助学工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关爱。然而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却迟迟难以推动。据有关方面调查,有近20%的贷款毕业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还款违约情况,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已开始显现,教育部不得已采取了将严重违约学生名单在媒体上曝光的举措。
  6.高校人才流动中的诚信缺失
  近年来,一些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为吸引人才,推出了“三不政策”(不要档案、不要户口、不要人事关系)和“三高政策”(高工资、高福利、高待遇),这的确吸引了一大批全国学术水平较高的中青年教授。有些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不顾与原所在单位签订的人事合同的约定条件,擅自离职,有的甚至不辞而别。如此行为,使其原工作单位的教学、管理乃至整个教学活动遭受极大损失,师资队伍建设元气大伤。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他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受此影响也人心浮动。“挖墙脚”现象若长期存在,必将使中西部地区的一些高校不可避免地出现优秀教师大量流失的后果,这严重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7.民办高校招生中的虚假行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批民办高校应运而生。各民办高校为了抢生源,使出浑身解数。他们不惜采取种种不规范的手段,开始无序竞争。如在招生宣传中,片面夸大自己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并在车站、码头、路口等设点招生;一些不具备办学资格的学校也大肆招生,对整个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高校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
  
  1.腐朽意识的侵蚀
  在我国,曾长期地受到封建统治和小农经济的影响,自由散漫的小农意识已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并形成了以个人利益作为判断是非标准的思想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不少人为了个人利益投机取巧、不择手段。这种封建意识和腐朽的社会思想在我国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对当今高校师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改革开放后,西方各种思想大量涌入国内。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爱国、勤劳、俭仆等优秀思想在人们心目中被淡化,重道德、讲信誉的传统也被腐朽思想和意识给削弱了。
  2.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虚报浮夸、权钱交易等社会丑恶现象大量存在,并向高校蔓延,高校师生也屡屡受到这些行为的影响和侵害。那些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的人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甚至受到排挤、孤立和打击报复,于是诚实成了傻瓜的代名词。高校中部分师生为此对诚信产生困惑,并造成诚信意识的模糊和淡漠。
  3.个人利益的驱动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诱发了人们的求利心理,鼓动人们追求个人利益。这在社会尚未建立良好约束机制的情况下,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容易引起人生观、价值观、遣德观的蜕变。
  4.教育的失误
  目前,高等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少教师只管“教”,不管“育”。教师只管传授知识,不管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教育中没有情感教育,没有善的情感,何来诚信呢?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在评价机制上,更是存在重知识轻道德的弊端。
  5.信用法律制度的缺失
  由于我国尚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维系市场经济信用关系的制度和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成。再加上依法治国的思想虽在举国上下已达成共识,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很严重。司法中也存在弄虚作假现象,法律的伦理作用乏力。正是由于缺乏健全的信用法律制度,导致社会上出现的待人处事出尔反尔、毁约、违约、欺骗等不诚信行为频频发生,而又显得无奈。
  
  三、高校诚信缺失的危害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公民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诚信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综合素质的突出体现。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培养和造就合乎社会发展、社会进步需要的人才。只有具有诚实守信、真才实学的人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遵循诚信的道德准则。同时,高等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高校应当成为构建诚信的示范区。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提高全民素质的主渠道,它的教育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因此,高校诚信已成为构建社会诚信的基础,是落实“以德治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强保障。
  高校师生诚信意识的缺失和失信行为的屡屡发生,导致了高校中诚信缺失的发生。诚信缺失在高校的存在,将损害高校内的人际关系,造成师生之间的不信任,导致人情淡薄,损害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并直接影响到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它还极大地败坏了高校的形象和声誉,阻碍高校健康持续的发展。
  高校师生作为整个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认知能力较强和思想素质较优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诚信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现阶段社会的整体道德状况,影响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高校产生诚信缺失,必将导致社会诚信状况的恶化,造成对人们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的冲突,甚至出现价值观念混乱、道德失范,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而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

  
  四、创建诚信高校的对策
  
  1.树立诚信为本观念,加强高校自身建设
  我们要切实加强高校自身的诚信建设,在高校内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高校的管理部门要规范自身的行为,要把“诚信”作为学校工作的基本准则,渗透到学校工作和学生活动的方方面面。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特别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招生、就业、评奖评优、推优入党、学生干部选拔等方面,必须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2.加强师生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加强高校的诚信教育,首先必须抓好高校对教师的教育,“教育者先受教育”。高校教师要以德兴教,以身作则,在诚信教育中,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要“言必行,行必果”,高校教师应当行为人师、学为世范,要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对教师还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要净化科学风气,弘扬科学精神。
  要把诚信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点,融入到“两课”教学中。同时,我们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道德的典籍,另一方面可以带学生参观具有良好经营道德的企业,切实感受诚信与成功的关系,激发学生内在的诚信意识。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诚信既是市场经济准则,又是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志之一。要在师生中倡导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大力弘扬诚信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我们要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3.建立诚信体系,完善诚信机制
  我们要建立高校师生的诚信档案,以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说明师生的诚信的程度。当一个人有诚信缺失行为时,都会在个人档案中有所显示,并且要保留数年。这种负面评价对其入学、择业、求职、晋升及使用信用消费都会有所影响,将使诚信行为不良者受到惩戒。有了制度的保障,诚信将成为每位高校师生生存、立足、发展必不可少的无形资本。有了制度的约束,恪守诚信将成为每位高校师生的人生信条,使他们能像爱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诚信品德。
  要形成这样一种风气,即让失信者占不了便宜,让守信者能得到奖励,使不守信者付出沉重代价,直至名誉扫地,寸步难行。只有建立这样有效的失信惩戒和守信受益机制,才能让诚信的观念深入人心,诚实守信的风气才能日益浓厚。
  4.建设诚信文化,加强诚信研究
  只有诚信文化,才能潜移默化地渗透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中,润物细无声地引导、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形成遏制产生不诚信想法的心理防线。因此,我们要花大力气培育和打造诚信文化,在高校校园内营造一个讲诚信的文化氛围。同时,我们也要加强高校诚信的理论研究,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不断完善高校诚信建设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积极推进高校的诚信教育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正元.论高校诚信教育的现代价值[J].唯实,2002(10).
  [2]徐伟.重视加强校园诚信教育[J].科教文卫.2002(8).
  〔责任编辑:张家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7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