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江全
朗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也为小学语文教师所重视,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根据自己从教近三十年的切身体会、观察和思考,就这些问题以及优化朗读教学应当采取的措施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时间仍显不足。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甚突出。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元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且的性。
3.朗读指导方法单一、生硬。如《我们成功了》中的一句话:“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申奥成功的喜悦心情,读得缓慢而深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1.要有充分的课堂朗读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学生学习情况、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能掌握朗读效果。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2.必须扩大朗读训练面。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黄山奇石》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黄山景色秀丽,怪石奇趣,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黄山”。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黄山景色的优美、怪石的奇趣,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3.精选练点。锤打有声。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欢庆》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课文。“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舰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前半旬读得稍重且慢,“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旗帜、洁白的鸽子、欢乐的乐曲”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十月一日――”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破折号的余味无穷。
4.朗读形式多样,必须选择使用。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
5.抓紧早读时间。丝毫不放松。一日之计在于晨,抓紧早读时间朗读。使有限的时间充分得到利用。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真正重视早读时间的朗读,不但要在早读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而且要全程跟班。必要时领读。充分保证朗读效果,持之以恒,毫不懈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如此,才能克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也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责任编辑 王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