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湘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上。语文教材是文字表述的规范语言,朗读课文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最普遍、最基本的途径,朗读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几千年来的古代教育,以及近代的启蒙教育,都是以朗读开始训练的。新课改实施的语文教材几乎每课都有朗读的要求,三年级新教材的语言园地明确地提出了读的要求,四至六年级每单元的积累・运用中均有不同层次的读的训练。宋代学者朱熹说过:“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圣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是在强调朗读在学习上的作用。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读书的优良传统,取其精华,但不拘泥于“读死书”之中,使朗读趋向实用的现代化。现代朗读要求,用标准的普通话读音,无方言韵调,使朗读的声调像播音员播音一样规范。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范读至关重要。读得好,出神入化,可使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境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也会使学生在道德品质和思想形成方面受到教育。如果教师长期坚持较完美的范读,对学生一定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每天的早读,是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最佳时间,一定要充分利用。低年级教师指导朗读时应强调学生做到:眼看课文,边指边读;耳听读音,指到哪读到哪;不掉字、不加字、不重复字词、不唱读;字音准确,停顿换气自然,语气连贯,朗朗上口。指导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朗读,还要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能把声调的高低和读的速度控制在最佳状态,能读出感情来。对长句和绕口的句子更要多读。例如《为人民服务》就是长句子较多的课文;《燕子》一课中“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等长句子一定要多读,读通顺。
辅导学生朗读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轮流单人读、分小组对比读、分角色读,开展师生互动、学生评价学生朗读、老师指导朗读的比赛活动等。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对某篇课文朗读熟练了,就会达到背诵的程度。背诵也是一种切实的记忆方法,小学阶段记忆和背诵的东西,会受用终生。一篇课文朗读熟了,自然就会理解它的内容,顺着一层层有条理的思路去思考,就会悟出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道理。稍加提醒和指点就能领会其写作特点。认真坚持朗读能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逐步提高朗读的质量,并且在朗读中不断地获取知识。第一是识字的。低年级学生如果能认识一千多个常用字,又掌握查字典的方法,一般的书报杂志就能读下来,就能逐步扩大朗读和阅读的范围,进而进行课外阅读了,就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第二是词汇的积累。朗读中记忆二三百个词汇或成语,一般的遣词造句就能得心应手,应用于作文中,会使文章文采飞扬,语言生动感人。第三是积累名言佳句。引用到话语和文章中,会出口成章,使文章语言鲜明,论证有理有据,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第四是积累精美诗文。既陶冶情操又在言谈和习作时引经据典,使语言和文章更加完美。
指导学生朗读,还应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革命领袖以及其他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如《将相和》中的蔺相如,《草船借箭》一课中的诸葛亮等,他们都是一些娴于辞令,能言善辩的历史人物。他们在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都是具有雄才大略、博闻强志、随机应变的济世人才。他们在对手面前,据理抗争、义正词严,充满着一身凛然正气。他们除具有渊博的知识和胆略外,还都具有流利的口才。尤其是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等章节,凸显了诸葛亮口才的流利。如果再给学生讲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那么必定会激发学生为锻炼口才,认真坚持朗读的兴趣。流利的口才是一步步培养锻炼出来的,朗读是锻炼口才的重要途径。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学生在理解评议内容的基础上以声音的方式对课文进行的再创造。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把心中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做到口心合一。
由此可见,“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活动。老师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吸收、表达,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只要通过认真的朗读,就能不断地积累知识和增长才智。同时又会使学生不断地接受先进思想和高尚的道德以及高雅艺术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相应提高。
责任编辑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