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大智若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白怀富
教育是科学,同时也是艺术。所谓教育是科学,指的是教育的内容是科学的,态度是严谨的;所谓教育是艺术,说的是教育的方法、途径、策略是多变的、因人而异的,像艺术一样变幻无穷。新时期,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不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扇扇等待开启的大门,每一个学生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都充满着求知的渴望、理想与幻想,社会的人际交往、异性关系的迷惘、各种各样的矛盾,都需要班主任老师的引导……在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的工作是敲开学生心灵门槛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班级管理而言――“管”是为了“不管”,实现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同时,班主任也必须做好榜样,充分发挥在班级管理中的导向作用,把班级管理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有的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往往不会应用管理的艺术去教育学生。比如:有些班主任,对学生习惯于细致入微的教育,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对于学生在成长中难免出现的一些细小问题,却不能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来处理,导致矛盾僵化,甚至事倍功半。相反,如果抱有大智若愚的态度,要比追究根底、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好得多!为此,我们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不妨采取如下的大智若愚的艺术。
一、对偶尔犯错的学生大智若愚
我曾看过一对老年夫妇演的关于聋子与哑巴对话的小品。老两口无论如何骂对方难听的话,他们俩都感觉不出来,同时也不会向对方发脾气,而是一味地热情大笑。当我看了这个小品后,我就想:要是人与人相处谁都不在意对方的闲言碎语,人人都抱有大智若愚的态度,有多好啊!为此,我也想到,把大智若愚的态度对偶尔犯错的学生,更具有良好的育人效果。古人云:“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偶尔犯错的学生最怕老师当着大家的面点名批评,与其一一指责,还不如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马克思说:人难免犯错误,关键是有错即改。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采取旁敲侧击的方法,让他们去反省、去思考,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利于启发、诱导、暗示他们自我教育,方能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
二、师生相处上大智若愚
有一次,我在楼道走,有个调皮的男孩子追在我后面戏弄我,学我走路,时不时地在我脑后做些怪动作,引发大家开怀大笑。其实,其他同学早就笑了,但那个同学还在追。对于这种情景,我已经经历了很多次,所以我没有调头去指责那些学生,反而笑眯眯地扬长而去。还有,课堂上偶发学生顶撞老师的事情,作为有经验的老师、班主任,面对这种矛盾激化的情况,不一定就事论事,甚至针锋相对;而应该大智若愚,避其锋芒,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做,或许犯错误的学生在老师的不言中,自觉在行动中改变自己的毛病;或许在老师意料之外,去表现他们。这就叫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有时在回答学生问题时大智若愚
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不同时代,甚至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人们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情况。加之万事万物都在发展中,所以说,班主任、老师有时一口给学生回答问题不一定效果很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核心是暗示性。”因此,我们有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尽量用弹性大、外延宽泛的富有启发的语言提示学生,远远要比一口清的答案告诉他们效果要好得多。比如,有位学生问老师这样的问题:人们常说孩子如幼苗,老师如园丁,老师又像母亲。为什么我妈妈常不打我,而有些老师常打我的屁股。就像这样的事,谁能给孩子一下子讲清楚,即使讲得多么娓娓动听,学生在短时间内能理解吗?
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与其精明回答,还不如大智若愚。
总之,大智若愚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积极、比有备、比动、比明更具优势。管理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难,也要努力。我们当班主任的,要充分利用闲时多学习、多探索一些好的方式方法去管理,要相信艺术的伟大力量。
责任编辑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