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薛峰涛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学生的能力培养。下面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根据教材采用各种途径激发观察兴趣
  
  1 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等,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2 以用促趣。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与系数的教学中提出如下观察材料:
  已知X1x2是方程X2+(K+2)X-1=0的两个根,且X31-11X1=X2,求K的值。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得出:
  x1+x2=-(K+2)①
  x1x2=-1
  ②
  X3-11X1=X1
  ③
  由此,根据与系数运用时含有的特性――对称性,要求学生进行如下观察:③式中的x1,与X2的指数是否相等;能否用x1的倒数表示x2通过②③两式形变等式,能否表示成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在观察中发现简洁、明了的变形。实施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案。
  3 以成功导趣。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活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二、联系生活现实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在七年级下期,学生都将转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在头天晚上备课时,我正愁眉不展的思考如何上明天的新课,忽然我想起了自己在小时候遇到的“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有一位便衣警察根据线报明察暗访来到一间小屋,听到屋内的小偷正在分赃:每人分300元,就多出200元;每人分400元,又还差300元……这位警察眼睛一转,就算出了有几位小偷,多少赃款。”当我把这道数学题一出给同学们,众说不一,却很少有同学能短时内算出正确答案。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引入我要讲的新课内容,给同学们分析、讲解、计算、求解。同学们这节课听得特别认真,特别入神。知识也掌握得特别牢固。
  
  三、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1 用学生渴求未知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好奇和思维。而好奇和思维又需一定知识作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些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试一试。问题难度适度,这样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并提出新的问题,并且去解决问题。去发展创新。
  2 教师要合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创新兴趣。青少年都有好胜心理,若在学习中屡遭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在学习和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感受成功的心理,体会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3 利用数学图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数学教育,特别是几何教育中,有大量的几何图形,而生活中也有大量的图形都是几何图形,它们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或由几个几何图形的组合,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使他们去创新,并激发他们创新。
  4 用国情教育、历史人物、数学家的趣事、某个定理的产生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能力不可忽视的问题。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数学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