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卫英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社会功能。所以,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目前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用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如果忽视或根本不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学业的绩效会大打折扣,难如人愿。心理学界对3000名曾被确定为高智商的儿童在20年后作一次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这些儿童有的成为科学家、发明家,也有很大部分成为普通人。该项研究表明,在智商正常的前提下,学生学业及其以后事业成功与否,主要不在于智商的高低,而在于心理素质的优劣。因此,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如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顽强的学习意志、合理的学习方法、善于学习反思与自我监控,这些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业绩效的重要基础。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师生双方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促进师生的相互理解和认同,避免师生间的互相埋怨,互不尊重的局面,使师生间不断趋向理解、亲近、合作,真正变成一种良师益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激发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动机,培养学生主动发展、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耐挫力高、待人友善的积极心态。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是预防。这首先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工作对象这一特点决定的。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是少数,任何严重的心理问题与行为偏差的产生都有一个发展过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有各种不顺与不适遭遇失败与挫折,如学业不理想、家庭破裂、与他人人际关系紧张等,在此时,如果没有及时的心理帮助,加上个人性格的因素,心理阴影日积月累,最后可能导致心理疾患的产生。若学生遭遇逆境时,施以及时而恰当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可以帮助他们脱离困境,使其回到正常生活轨道,这比等到学生已经有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再来矫正要有效得多,省事得多,解决问题也要彻底得多。以处于成长与发展时期的青少年为工作对象的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预防的同时,要不定期追求发展,将预防与发展结合起来。因为高水平的实施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行为符合规范,而且意味着积极的理想追求,良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学习工作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9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