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双困生”的成因及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喜军
双困生是指:学习有困难,遵守纪律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又不能遵守纪律。其形成的根源十分复杂,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因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去做好转化工作呢?这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我在近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中,初步形成了“双困生”的教育观,在此,与同仁磋商。
1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双困生充满爱心。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亲人”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知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双困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双困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双困生的人格。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双困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其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双困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
3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赏识双困生的优点。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双困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双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表扬,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4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双困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双困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双困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5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双困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双困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双困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双困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双困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双困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双困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6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双困生在转化过程中,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双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双困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校门外……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人物。让我们摒弃对双困生的偏见,多给双困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双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双困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双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他们中间诞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