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明艳 张艳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十分迅速,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成为其追求的关键目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整体上呈现出滑坡趋势。通过对重庆市部分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的调查发现,重庆市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在学生的认同度、培养方式和与专业的结合度方面都令人担忧。高职院校必须在树立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教育观念的前提下,完善课程体系并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核心阵地,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整体提升教师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教师的人文素质修养。唯此,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才能得到根本改变。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对策思考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旺。2009年全国高职院校达到1200余所,每年的招生人数达到300万人,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高职教育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学生人文素质普遍缺失的现象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尽管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效,然而,从总体上看,整个高职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与本科院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到底目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处于何等水平、面临怎样的问题?究竟应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我们成立了课题组,以重庆市高职院校为调查范围,另辟蹊径,从教育者本身――教师角度出发,调查高职院校教师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看法,探索适合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有益途径。
为了深入调查和研究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状况,本课题组设计了一份《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调查问卷――教师卷》问卷和一份《高职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在重庆教育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高职院校通过邀请专家座谈、发放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调查,以掌握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状况,进而探讨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三种调查方式相互补充,被调查的教师皆与人文素质教育领域相关,所以,这些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状况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调查,共发出问卷105份,回收93份,回收率88.6%;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100%。其中男教师45人,占48.3%,女教师48人,占51.7%;教授10人,占10.8%,副教授28人,占30.1%,讲师39人,占41.9%,助教15人,占16.1%,干事1人,占1.1%;教师涉及的学科有语文、哲学、历史、政治、数学、外语、教育学、经济、管理等。在调查维度上,课题组设定了人文素质内容、教师和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以及人文素质开展途径等方面,现就调查的情况分析如下。
二、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师人文素质状况堪忧
课题组从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心理素质等三个维度考察了教师对学生和自身人文素质状况的评价。调查表明,近80%的教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评价不高,在心理素质中,认为好的只占27%,一般的占52.8%,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占到20.2%;在职业素质中,认为好的只占22.5%,一般的占57.3%,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占到20.2%;在思想政治素质中,认为好的只占34.9%,一般的占56.2%,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占到9%;同时,尽管被调查的教师皆与人文素质教育领域相关,但仍有近40%的教师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心理素质中,认为一般的占34.1%,不好的占到1.1%;在职业素质中,认为一般的占28.7%,不好的占到1.2%;在思想政治素质中,认为一般的占27.6%,不好的占1.1%。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方式的认可度不高
调查表明,教师对人文素质培养方式非常满意的仅有6.4%,43%认为一般,还有1.1%认为非常不满意。
1.学校面上重视人文教育类课程,但在课程比例、内容的设置上都不令人满意,第一课堂教学的效果不理想。调查表明,100%的被调查者认为高职院校开设人文教育类课程非常必要和重要,但高达45.7%的被调查者认为本校人文教育类课程比重不足或严重不足,说明学校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差距。41.6%的教师认为学生对现有人文素质课程不太欢迎,说明第一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只有6.5%的调查者认为目前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教学内容非常满意,较满意的为46.2%,从一定层面上说明调查者认为现阶段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于人文素质的需要。
2.学校对文艺体育活动重视度高,但人文性有待增强。调查表明,5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是非常重视师生的文艺体育活动的,但当问及“本校每学期开展的人文性活动状况”时,认为“多”的只占12%,“较多”的占38.4%,“很少”的占41.0%,“几乎没有”的占8.6%。这表明,学校人文性活动有待丰富。
3.校园人文氛围不太浓厚。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可见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文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调查表明,被调查者对校园文化建设非常满意的只占8%,满意的占47.7%,仍有12.5%的人认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这一结果表明,高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需进一步加强,发挥好环境对学生的熏陶作用。
(三)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不够紧密
调查表明,90%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课教师需要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但在实际操作中,12.4%的教师认为实施难度很大,56.2%的教师认为比较困难,仅有11.2%的教师认为容易。可见,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在高职院校要实现人文素质教育手段多元化还比较难,必须全面提高所有教师的人文素质。
三、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思考
课题组认为高职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教育,更应是一种职业人文教育。根据调查,课题组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高职学校应该从“重理轻文”、“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人文”、“重做事轻做人”的传统观念中突破;认识到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诸多素质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忽视人文素质的高等教育,会使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失衡,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导致整个民族精神水平的下降。所以有人说“技能教育本质上所有的功利倾向,如果没有人文理念的约束,就会污染和改变教育的根本使命”。其次,学校应专门成立人文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相结合,积极探索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最后,学校
党政要把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政策、强化监督,在科学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对人文素质教育给予支持,使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课程体系,凸显核心阵地
构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调查中,82.5%的教师认为必修课是贯彻人文素质教育的最好的方式,52.9%的教师认为选修课非常重要,在重要性的排序中二者也居前两位。因此,学校应根据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建立具有一定层次、达到整体优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规定必须修习的学分。课题组主张高职院校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时要坚持三个原则: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坚持核心与外层、深层与表层相结合;坚持普识教育与行业特色、总体目标与分级实施相结合。坚持这三大原则调整教学计划,设立比例合理的必修和选修的人文课程,使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心理学、管理学、美学、建筑学等人文素质教育走进课堂。
(三)丰富校园活动,拓展教育空间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除了要保证一定的课堂教学,还应通过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等作为补充。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它生动、具体、形象,能够优化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但是,文化活动必须要有组织、有设计、有层次、有品位、有特色、有人文底蕴,不可千篇一律、缺乏行业特色、本校特色。课题组建议:一是举办人文讲座。要充分利用校内外专家学者的力量,举办各种文化艺术的学术讲座、报告会,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从而增强学生人文素质。二是搞好学生社团活动。要加强对各类学生社团的指导,使其自觉服务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题。三是开展读书活动。使学生有组织、有意识地广泛阅读,在读书中陶冶性情、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四是开展高雅文体艺活动。组织歌手大赛、文艺汇演、艺术创作和审美鉴赏等,用高雅的文化熏陶人、塑造人。
(四)营造育人环境,发挥熏陶作用
校园的人文氛围反映了一所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格调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学生品位的高低。校园的自然环境、文化设施和校舍建筑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性情气质、审美境界、自我塑造以及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因此,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环境是现代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更新、增加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加强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设施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实施环境育人。
(五)渗入专业教学,实现全员参与
高职院校的定位决定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使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对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品质,进行文学、历史、地理等知识的传播,进行文学艺术情操的陶冶,充分发挥其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
(六)建设师资队伍,提升人文实力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构成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为人处事的原则、治学精神、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人文情怀、责任意识,努力以自己的高尚人格、良好师德去熏陶、感染学生,向学生传递和弘扬浓郁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怡情养性、塑造人格。所以,学校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真正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除了必须提高教师素质,最关键的是必须促进其改进教学方法。调查显示,教学方法的呆板、单一也是造成目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认可度不高的原因之一。教学中要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以讨论式、启发式教学为主,重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对话交流,以帮助他们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
四、结论
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课题组从教师的角度了解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客观地看到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总体来说,通过重庆市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折射出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改善和加强的地方很多。作为教育者的高职教师,也应从我做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提供更多的人文知识,不断探索、创新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完整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