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模式理论及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志浩 郝妍焱

  摘要: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共同体理论指导下,以网络学习共同体为教学组织形式,从教师、学习者、教学资源和环境、教学评估等方面,通过发挥教师中介作用,加强学习者策略培训,创建“自主、互动”的学习环境,采用动态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对构建“自主一合作”的新型大学英语网络自主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一年的实证研究表明,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及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网络学习共同体;新型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067-03
  
  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身条件和认知水平会限制其认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事物的理解力,而基于合作学习的交互活动则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而且,伙伴的进步和成绩能够刺激和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但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中介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一、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新模式理论依据
  
  新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共同体理论。
  
  (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个人学习和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另外,社会建构主义还强调教师的中介作用,认为学生与教师、任务、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其他三者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外围环境,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建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师应成为学习者在知识建构中的中介体,成为学生与教学内容、学习任务、课堂环境之间互动的中介,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为学习者创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主张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有意义的学习,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学习。因此,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应成为教学系统设计、教学媒体使用、教学管理的核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提供机会和可能,允许学生自己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师生间应建立双向参与、双向沟通、平等互助的关系。
  
  (二)学习共同体理论。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理论假设建立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分布式认知理论之上。对“学习”的研究表明,知识具有社会性、分布性、默会性和情景性等多种维度。学习的本质就是一个社会对话过程。学习者通过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中介、转化,建构共同体内的知识、意义和学习者身份。网络学习共同体,也称虚拟学习社群/社区,是网络技术支持下由不同类型的学习者、辅导者及其助学者构成的一个交互的、协作的网络学习组织。在这种全新的学习组织形式中,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获取知识。在学习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成员通过分享经验和团队学习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建构知识系统内的人际关系,体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机会均等、人际关系平等、自主的学习经验所带来的乐趣,保护学习者的自我情感和个性差异,并建立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证明,网络学习共同体是提升学习者学习主体教育理念,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二、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新模式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的问题。如何通过发挥教师的中介作用、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学习共同体和促进学习共同体学习?如何以学习共同体为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学习者策略培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如何评估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效果?
  
  (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新模式构建。
  1.发挥教师中介作用,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在学习者构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中介者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中介作用主要表现在:(1)改变教师传统角色,创造宽松学习环境。这是实现知识共享,促进学习共同体学习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营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通过师生交流,倾听并接受学生的意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教师承担起“指导者”、“帮助者”、“学习顾问”的角色,参与学生的策略培训、内容推荐等工作,启发、诱导和鼓励学习者,营造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氛围。同时,通过课程录像、记教学日志和对学生的访谈等方式,教师不断反思自己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应具备的教学理念,监控自己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行为。(2)分析学习者特征,构建学习共同体。何克抗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个性更张扬,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减弱,认知策略呈简单化倾向,但在学习风格、学习目标和思维类型等方面差异大,呈多样化趋势。另外,学习者的起始能力表现为学习起点多种多样,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相应的态度也大不一样。因此,建立学习共同体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在学习风格、学习需求、学习策略、原有知识和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教师使用调查问卷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网络学习起始能力(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对网络学习的态度和期望等)以及对教师、同伴的期望。调查结果成为教师指导构建学习共同体的依据。
  2.加强学习者策略培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共享能力。徐锦芬等认为,在中国英语教学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表现在能否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否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并制订学习计划,能否学会使用学习策略和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能否监控与评估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因此,教师通过系统地教授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信念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调控学习过程,并通过自我判断、自我反应,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以指导下一轮的学习。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协作能力,使信息和信息工具成为学生同外界(同伴、指导者和学习环境)“零距离”交往和合作的中介,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教师布置任务,鼓励学生间的协同学习活动和发挥伙伴作用,如小组汇报、角色扮演、小短剧、辩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分享知识、相互切磋,高质量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3.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构建“自主、互动”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之间一种动态的组合,其中既包括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有人际互动的因素。依托校园局域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帮助学生建立QQ群和博客,为学生的共同体学习提供空间。教师定期上传学习课件和材料,介绍学习策略,提供学习建议,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并解

答学生个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疑惑。同时,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选择、确定主题信息的能力,发现、获得学习资源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综合信息,并以恰当的形式呈现信息的能力。另外,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使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需求。通过补充各类材料,把外语教学重点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在使用这些材料的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各项活动,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机会,延伸自主学习的空间。
  4.采用多元评价体系,评定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评价体系结合形成性教学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其中,形成性评估占40%,终结性评估占60%。形成性,评估评价指标包括课堂学习活动评价、学习效果自评和互评、学习档案、平时测验和教师评价。主要突出小组内互评,包括对组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参与程度、协作精神、学习态度及在协作学习中的贡献作出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培养合作精神。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终结性评估的评价指标包括非网络自主学习考试、网络自主学习考核、期末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成绩。
  
  (三)研究实施。在新生中,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单科成绩和入学考试成绩,选定学习成绩、性别比例接近的班级组成实验班(60人/班)和对照班(60人/班)各两个。使用SPSS 13.0对学生成绩进行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没有显著差异。由同一教师完成研究工作,实验班和对照班使用同一种教材。
  对照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使用教材作为授课的基础传授知识信息给学生。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其语言能力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完成布置的练习加以掌握和巩固。精读课(2学时/周)和听说课(2学时/周)都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使用教材配套课件和光盘。实验班以多媒体教室的课堂学习和网络自主学习为主。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互联网技术设置“情境”,力争使之真实和多样化。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单元主题设疑,采用统一编写制作的、但又具有个性特征的自制课件,使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新目标,使之成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者。课下,学生则通过小组活动,利用学校网络平台,访问或登录教师推荐的相关网站,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学生在合作和协商中,发挥团结互助精神,共同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并在课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展示小组完成情况,尽显所长。
  
  (四)研究结果及讨论。
  1.教学模式的实验效果: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该模式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从学期考试成绩来看,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听力水平提高显著。阅卷采用密封、流水阅卷制。
  实验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层次访谈,内容包括: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情况等;对教学材料的评价(教材、补充材料、自主机房学习材料);对教学环境的评价(多媒体教室、网络学习环境);对学习共同体学习的看法;对教学评价体系的看法;自主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有效使用学习策略、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评估学习效果)。学生对于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形式给予了充分地肯定(满意率达90.8%)。他们认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既有助于自己的英语学习,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提高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2.策略培训效果:学习策略培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帮助学生学会了管理、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培训达到了“授之以渔”的目标。此外,培训结果与学生学习成绩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强(R=O.805,P=O.000<0.05)。
  经过一年的培训后,使用Oxford语言学习策略测量量表(SILL)对学生在训练前后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使用SPSSl3.0对SILL量表的信度进行检测,克隆巴赫α系数为O.825,说明量表的内在一致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信度。SILL量表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问卷采用莱克特量表,每个题设计了5个备选项,从1“从来不或很少”、2“较少”、3“有时”到4“经常”、“5总是或几乎总是”,要求学生选择与自己实际学习相符或相近的选项。
  从对照表中不难看出,培训前,实验班学生处于“有时使用策略”的状态,认知方式单一、落后,语言学习处于一种无规律的、机械记忆的学习阶段,远未达到有意识的、有规律的、自觉的、可监控的自主学习阶段。而且,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学习焦虑感较强。但经过一年的培训后,他们开始自觉地、较频繁地使用策略,特别是使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来监控、管理、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提高学习效果。另外,还学会使用策略补偿在学习技能方面的不足。同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合作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和交际能力,并降低了学习焦虑感。根据问卷调查结果,88.5%的学生认为学习策略培训有助于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英语各项技能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另外,他们还不同程度地把外语学习策略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中去。
  新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以自主学习的理论及其策略为指导,以学习共同体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新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某些教字活动设计不太适合合作学习,教学材料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自主学习环境还不能达到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的要求。这些都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45-346.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58-260.
  [3]赵海霞,陈毓超,乐建兵.基于网络的协作式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2):44.
  [4]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5:225-226.
  [5]张化东.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审视学习共同体[J].现代教育技术,2006,(12).
  [6]杨卉.网络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的传播方式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6).
  [7]南旭光,罗慧英,张燕.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分析――以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模拟实验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68.
  [8]周效章.网络学习共同体及其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9,(8):43.
  [9]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5.
  [10]徐锦芬,吴卫平.学生自主英语学习能力模糊综合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