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潜意识视角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丽 刘 磊

  摘要:潜意识的活动范围和蕴藏的能量都超过了意识,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有意识的思想和行为,却不被人们重视和利用。正确理解和运用潜意识,对培养创新思维有着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潜意识;意识;创新思维
  
  一、潜意识
  
  (一)潜意识内涵
  潜意识是一个含义相当丰富、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定义。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开辟了一个以无意识为视野的科学研究领域,发现在人的意识后面还存在一种更深层的心理活动,即无意识活动,并且这种无意识活动对人的精神生活和行为起着比意识更为深远和巨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超个人心理学的先驱阿沙吉欧力(Roberto Assagioli),基于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入接触到的东方思想,发展出了融会东西方的心理学体系,比较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人类意识和潜意识两类心理结构。其中低层潜意识主动作用于人体的生理机能,也是人一生的记忆仓库,包容了所有不被意识接受的欲望、压抑,这部分的低层潜意识没有逻辑、理性,而以强烈、动能、隐晦的姿态日夜不休地运作着;中层潜意识被精神分析学派称为“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是指那些只要进行回忆、思考、表达就能调动出来的材料,容易借着反省而引入意识层次;高层潜意识是灵感、智慧、直觉、思想、信仰、神圣、情感的世界。艺术创作、深刻创见、先进科技的突破、人格的转变、思想和技艺的融会贯通、忘我、无私的奉献、价值观改变、博爱义行、为远大理想献身的热情等等都是源自于高层潜意识。马斯洛说“人格中早就存有一种‘高级电路’,就像低层潜意识一样,操纵了我们的喜怒哀乐。高峰经验、创造能力、美学观点以及灵性修持,都是这些高层能力的表现”;集体潜意识是指超越个体的存在,进入宇宙性的存在,包含了人类、各种动植物等所有生命的历练和智慧的汇整处,不为个人所独有的。
  可见,各派心理学家对潜意识是有共识的:潜意识是相对于显意识而言,是不能被意识到的无意识活动,其活动范围和蕴藏的能量都超过了意识。
  
  (二)潜意识特征
  潜意识主要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拥有巨大的能量:如果将人类的整个意识比喻成一座冰山的话,那么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属于意识的范围。美国人类潜能研究专家H・A奥托在《人类潜在能力的新启示》一文中曾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是占他全部能力的百分之四。”可惜的是每个人终其一生,却忽略了如何有效地发挥他的潜能――潜意识中激发出来的力量。
  2、潜意识最懂得带有强烈情感和感受的语言。这类语言一般不带有否定词,而是积极肯定的言词。比如用“我充满自信!”比“我不气馁!”效果要好得多。
  3、潜意识作用是受显意识控制。潜意识没有判断推理能力,什么都接受,不辨真假,没有选择,只听从、服从于意识,盲目地执行。
  4、易受图像刺激:只要能在心中看见所要的结果,潜意识就能有机会实现它。
  5、需要强烈或重复刺激:有意识的、同样的思维模式被反复多次,在大脑皮层中形成固定的反射通路,凝固化、程式化和自控化后就逐渐转为潜意识。
  6、潜意识最佳工作方式是在放松状态下:在意识处于休息、肌肉处于放松的状态下,潜意识工作效率会更高,紧张会破坏潜意识的工作。
  
  二、潜意识对创新思维培养的启示
  
  (一)创设宽松环境以唤醒潜意识作用来激发创新灵感
  潜意识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景下,其工作效率最高,能发挥出其最佳作用的效果。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的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如量子力学奠基人波恩发现量子论时,是受梦中一个又一个点冲击他的启示;著名化学家弗里德里克,受梦境中蛇头咬住自己尾巴构成一个环的启示,发现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生物学家班廷,受梦见自己从狗的退化胰腺管抽取残液的启示。发现胰岛素,解决了国际医学界一个难题;爱因斯坦许多问题的解决,大多是在散步时豁然开朗;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对航天工程巨大贡献,其建树与其夫人悠扬的琴声和家庭宽松和谐氛围有一定程度上的正相关等等。这是因为人在积极思维时,左脑的逻辑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按照特定的方向、特有的规律进行,不同思维方式和内容之间难以发生联系。在散步、钓鱼、听音乐、观花赏月、睡梦等完全放松休闲状态中,个体身心放松时,右脑的无意识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之中,思维范围扩大,思路活跃,想像丰富,各种思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就为灵感的产生准备了良好的条件。此时,潜意识的信息容易进入显意识中来,使人豁然开朗。
  然而,现代信息社会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使得人们容易陷入一种忙碌但绩效低的状态中,放松休闲几乎成为大多数人的奢侈品。在紧张忙碌的状态中,潜意识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人们的创新思维得不到舒展,终日陷入奔波忙碌的不良循环之中,这也影响到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此外,在学校、家庭里,教育者的权威下放不了。教育民主气氛难形成,受教育者承受着来自环境和精神的压力,身心得不到完全放松,创新思维的培养就不能得到良好的条件和时机保证,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只有创设宽松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受教育者才能在一种感到安全、自由、放松的情境中,唤醒潜意识作用,开启深层潜意识的“高级电路”,激发灵感,体会到创新思维带来豁然开朗的愉快。
  
  (二)利用潜意识与意识和谐作用来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
  人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主要受“先入为主”效应、“暗示效应”的束缚、强刺激和多余刺激的干扰和思维定势等影响。根据潜意识工作方式,盲目地受意识控制和需要强烈或重复刺激的特点,可以知道,任何习惯、定势的形成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有意识的、一次次地重复动作。使得同样的思维模式、动作等被反复多次,直至在潜意识中留下深深的印迹后,就逐渐转为潜意识,才会自动地变成习惯动作和思维定势。每一个人有自由选择好或坏习惯的权力。既然习惯的形成是有意识选择的结果,那么,也可以在通过有意识的选择来改变。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
  具体而言,幼儿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发展潜力的关键时期,儿童早期的经验可以影响其一生。但他们整个心理活动尚处于无意识为主的阶段,目的意识和自主意识较差。“皮格玛利翁”效应正是遵从了潜意识特点对受教育者进行“你很行”“你能做得更好”等带有强烈感情的正面心理暗示,从而使受教育者认识自我,挖掘潜力,增强信心。在儿童早期多采用赏识教育、快乐体验、鼓励等最适宜的教育方式,从小培养“异想天开”“奇思妙想”的丰富想像力,激发探索奥秘的兴趣。想像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爱因斯坦曾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幼儿教育过程中尤其要注

重想象像力的培养。尊重儿童的个性,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自立自信、乐观向上、勇于探索的性格。同时,及时发现并消除潜意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遵循潜意识作用规律,最终养成“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好习惯,为其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不断提高,传统教育中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非逻辑思维(直觉或形象思维)的培养往往不够重视,这对培养创新思维非常不利。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等具有创新活动,其对应的思维属非理性思维形式。在非理性思维中,直觉是指思维者对介予前提和结论之间的思维过程没有感知,顿悟是指快速的直觉,灵感是指受诱发的顿悟。它们都具有非感知性、快速性和受诱发性。其实质是潜意识和显意识协同作用的结果。潜意识思维的内容是在显意识状态下长期积累而成的,而且潜意识思维的成果一旦闪现,即表现为显意识,并通过显意识思维修正完善。在这个意义上,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是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的有机结合。因此,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不能忽视非理性思维的训练,尽量使潜意识与显意识保持和谐一致。
  培养创新思维还需要求新求异科学精神的培养。在平时思维过程中有意识地突破传统思维习惯、观念,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不盲从,不做思维上的懒汉。主动运用逆向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方法,主动寻求思维习惯的转变,打破常规,把握好对不确定因素的正确处理等。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养成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
  
  (三)利用潜意识作用方法来提高创新思维绩效
  潜意识本身没有记忆的功能,它只是盲目地受意识暗示,因此,为了提高创新思维的绩效,我们应该在直觉、顿悟和灵感出现“闪念”的时候,有意识地及时记录新奇的想法和“闪念”内容。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潜意识巨大的能量,有创新思维和一定创造能力,科学家无非是除了具有持久不断地坚持之外,更多是有捕捉灵感和闪念的敏锐。只有将创新思维的结果及时表达出来,才能实现实践意义上的真正创新。
  潜意识易受图像刺激,为了提高创新思维绩效。可以把绩效目标画成图片,贴在梦想板上天天看,来刺激潜意识,帮助达成梦想实现。还可以采取成功学中相应的方法,如冥想法、意念法、催眠等突破常规的教学方法。通过在潜意识中不断呈现成功时的景象,在心中看见所要的结果,来激发潜意识作用,潜意识就能有机会实现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英国当代动机大师理查・丹尼(Richard Danny)曾说过“倘若你想达到目标,便得在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通过对成功人士稍做研究就会发现,成功的人是不断地抱着成功想法的人。
  为了提高非理性思维处理问题的效果和思维速度,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抛弃细节,敢于简化。“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有效”地激发潜意识开启的方式,从而有效地发挥潜意识积极作用,提高创新思维绩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3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