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S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科
【摘要】SNS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结合发展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尽管这种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但初期发展模式可概括为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主导型、行业协会或教育机构主导型和企事业或个体主导型发展模式。基于上述模式,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SNS;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主导型;行业协会或教育机构主导型;企事业或个体主导型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6―0090―03
引言
随着2008年新一代网络交流平台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在中国的兴起,不少学者开始关注SNS本身及其在学习或校园网、信息服务系统、商业行销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这些研究表明,SNS在传播方式、运营成本、设备要求、个人服务与约束等方面优势突出,可用于拓展图书情报咨询、学生网上导学或相互学习、精准营销等服务内容,并成倍提高其效率[1]-[6],为作为Web 2.0概念应用之一的SNS在远程教育或网络教育中的应用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不过,目前关于SNS与远程继续教育的讨论还很少,尽管从SNS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结论可以推断――应用SNS能有效解决继续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如经费不足、设备不足、激励乏力、能力培养有限等[7],但如何有效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由于目前基于SNS的网络教育实践非常有限,从宏观角度探讨SNS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结合发展的初期模式成为首要研究问题之一。从先前有关SNS的应用研究中发现:基于SNS的学习或教育模式呈多样性,SNS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结合发展模式也不例外;并且随着网络新技术的不断运用,这些发展模式还会不断变化,但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模式总有一些共同点(如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对该初期发展模式的思考需更多地参考SNS网站的发展趋势和继续教育的新要求,重点考虑信息发布或传播者的主导地位、继续教育服务内容性质及数量、SNS网站开发权或投资状况等因素对发展模式的影响。由此,可概括出三种初期发展模式。
一 基于SNS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初期发展模式的探讨
1 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主导型发展模式
由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主导推行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可独立投资建立一个SNS网站,鼓励各类行业协会、教育机构、企业甚至个人利用该网站平台开发继续教育和交流软件,但重点支持大型教育机构的软件开发与继续教育活动实施,沿“政府――教育机构群――企事业群――个体群(按兴趣和相熟度自然形成的专业技术人员群体)”信息传播和反馈主线,形成一种继续教育信息垂直交流体系(见图1a)。其中,政府与教育机构群之间的信息交流最充分,教育机构群被视为政府的“代言人”;教育机构群与企事业群、企事业群与个体群之间的交流依次减少;而其他群体间的交流则更少。这种模式强调以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群体为继续教育和考核对象,由政府信赖的教育机构群开展有关网络教育与管理活动,包括继续教育法规政策及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专业技术知识的系统更新、全国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等;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对企事业单位内部、跨单位的相熟专业技术人员间等相对微观层次的网络交流不作考核,只进行监督管理。
2 行业协会或教育机构主导型发展模式
由行业协会或教育机构主导推行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可自主投资或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合资新建SNS网站,也可利用现有SNS平台的开放应用编程接口直接开发,是初级发展阶段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中,教育机构群在了解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的继续教育政策、大纲等信息后,主动发现企事业群和个体群的继续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各类继续教育软件或方案,以满足各企事业单位或微小个体群的长期继续教育目标,并利用SNS网络优势不断平衡继续教育对象的各种短期专业技术知识的更新要求,形成“以教育机构群为恒星群,政府、企事业群和个体群为卫星群”的多星群继续教育信息交流体系,图1b为这类信息体系的简化图。显然,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法律法规、监督管理制度、继续教育纲要等的制定和实施,对企事业群和个体群的监督考核进一步被弱化;继续教育活动的实施和管理完全由继续教育机构群做主,无论是大量的继续教育系统信息还是微小的专业技术新知识点,都能借助SNS平台与企事业群和个体群的充分交流。
3 企事业或个人主导型发展模式
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主导推行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最能发挥SNS平台的优势,因为交流信息越微小,网络设备要求越低,传播越快越精准,继续教育效果越好,是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初级发展阶段,可利用现有SNS平台的开放应用编程接口投资开发,但更多的是直接注册加入某一个SNS网站,通过相熟的企事业单位同事、同学或朋友获取继续教育政策信息、新技术新知识等,并按自己设定范围发布继续教育需求,形成无数个“以某个企事业单位或专业技术人员个人继续教育需求为核心,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政府以及继续教育机构群为之服务”的具有扁平组织结构性质的梭形继续教育信息交流体系,图1c为这类信息体系的简化图。在这种模式中,细分的继续教育需求不断微小化继续教育的服务内容,使企事业群间、个体群间以及企事业单位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日益增大,专业技术人员以自学和相互讨论形式进行的自我继续教育得以强化,而教育机构群对继续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工作趋于弱化;同时,因企事业单位或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会主动搜寻和传播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等的继续教育服务内容(含政策法规),使企事业群或个体群分别与政府、教育机构群间的信息交流同等化。这要求政府与教育机构群同等加大继续教育管理与监督考核工作力度,但难度也随之增加。
二 践行初期发展模式的几点建议
1 兼顾商业价值与公共服务
SNS的商业价值正逐步被认识,比尔•盖茨和李嘉诚就曾分别投资Facebook 2.4亿美元和6000万美元;业界和研究者在高度关注SNS的硬件技术和软件开发的同时,也特别重视SNS的商业应用,其核心之一就是如何开发SNS人脉资源的商业价值。从这一点出发,可将基于SNS发展起来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首先看成SNS的一类商业应用,所有参与方,包括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等,都围绕各种人脉资源(相熟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人际关系)研发继续教育内容、手段、管理、实施以及商业模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还有不同的研发重点。但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毕竟还有公共服务的一面,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都有一定义务,让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平等、系统、有计划地接受继续教育。因此,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首先要行动起来,甚至可以组建一个专门委员会,研究相关问题,鼓励更多的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投入到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软件开发和实施中,探寻一条基于SNS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路径,逐步打造一些典型的继续教育服务项目及创新商业盈利模式。
2 完善法律法规
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法规政策,仅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及部分地方法规条例(如《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很难规范建立在新一代网络平台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行为。而SNS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相结合发展带来了很多新问题,除如何防范网络病毒传播、避免隐私泄露、防止免费盗版下载等行为外,还有如何规范具有双重身份(即受教育者和信息发布者)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网络行为,等等。所以,在加强网络法规建设同时,还应专门研究制定鼓励和约束网络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包括网络继续教育的实施标准、准入制度、传播内容及行为规范条例等;并明确与这些法规政策相配合的执法部门或管理单位,加强宣传,杜绝交叉或多头执法行为,为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 创新监督管理机制
基于SNS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能否持续发展,新老管理监督机制和方法的有效结合与创新是关键,否则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公共服务性将逐渐消失,最终成为一种纯商业培训行为。首先,对于监督管理继续教育机构的运作,可引入市场评级机制与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估考核制度相结合;而监督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或行为,可实施创新性管理方法――时间管理,即利用互联网技术,记录实名注册于任何一个新型继续教育网站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讨论、提问等时间,以及发布继续教育信息所用时间;并实时反馈给被继续教育者,奖励超额完成者,警示未达到要求者。同时,还可创建巡视制度,采用公开或匿名巡视两种方式,以监督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行为,并定期或不定期通报相关情况,促使各继续教育模式健康发展。
三 结束语
目前基于SNS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还处于开发研究阶段,将来无论以哪种模式发展,商业价值与公共服务并重的理念必须先行。而面对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及时性强的个性化继续教育需求,还必须兼顾政府监管的有效性与新型继续教育活动的灵活性,可考虑优先推行“行业协会或教育机构主导型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郑宇钧,林琳.当校园SNS照进现实--校内网的人际传播模式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3): 29-35.
[2] 刘晓平,郑采星,李静,冯迎.基于Web2.0的智能导学系统研究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99-101.
[3] 寇小文,吴剑霞.基于SNS的图书馆知识社区构建[J].现代情报, 2009,(10):99-102.
[4] 聂应高.SNS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6):77-80
[5] 李丹,吕继红,吴晓伟. SNS的精准商务传播模式研究[J].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8,(3):96-98.
[6] 李游.SNS 的传播学特征及价值解析[J]. 当代传媒, 2009,(3):70-71.
[7] 王晓初.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座谈会暨理论研讨会及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上的讲话[J]. 继续教育, 2008,(12):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4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