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与研究现状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历程、社区教育主题研究的内容、国外社区教育对我国发展社区教育的启示,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研究与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发展 社区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赵小段(1978- ),女,山东济宁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刘楚佳(1969- ),男,广东南海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广东 广州 510405)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广州社区学院发展研究”(课题编号:1019210A)、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全民阅读活动与广州社区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编号:06-YZ4-56)、广州市教育局2006年度社科项目重点课题“学习型城市与广州社区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编号:631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0-0027-03
  
  关于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起源大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社区教育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一些学者从改良我国农村乃至我国的社会状况出发,力倡乡村教育运动,影响较大的有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和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验等;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标志是上海出现的社区教育委员会。本文关于社区教育的发展与研究的述评,主要是关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与研究。
  
  一、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与研究现状概览
  
  (一)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历史回顾
  张昭文在《学习化社区建设指南》一书中把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兴起阶段(1986~1992年)、形成阶段(1993~1998年)和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叶忠海教授则将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5~1993年,是社区教育的兴起阶段,主要是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形成大德育体系;第二阶段1993年至今,是社区教育的创建阶段,以“全员、全程、全方位”为特征的完整意义上的社区教育。
  (二)我国各地社区教育发展与研究概况
  近年来,我国各地社区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从我们搜索到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各地关于社区教育相关发展的研究,近几年来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现象。以城市社区教育发展为例,发展相对成熟和完善的社区教育有武汉市汉正街商贸区、上海闸北区、北京市朝阳区、南宁市新城区等。上海社区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社区教育定位、发展机制、社区教育资源、社区教育方法、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高校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关于社区教育的研究较多,如孙庆(2007)《上海市社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陈懿(2005)《上海市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公共教育研究――以上海嘉定区为例》。此外,陈乃林主编的《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一书则对江苏省近年来社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进行较为翔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阐述。刘洋则对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与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
  (三)我国社区教育主题研究的概况
  1.社区教育与终身学习、学习型(化)社会等关系的研究。叶忠海认为,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终身教育理论所规定的原理和原则同样适用于社区教育,它规定着社区教育的育人目的、体系模式与发展目标等。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基地和基本单位,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必要基础和必由之路。杨继英认为,唯有把社区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中并加以定位,同时,从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实现“学习化社区”的高度予以理解,才有可能比较确切地找到社区教育的位置,并对社区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正确定位。
  2.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关于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五种模式,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学校――社区互动型”模式、社区学院模式、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媒介型社区教育模式;二是“学校――社区互动型”模式;三是社区学院模式;四是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五是媒介型社区教育模式。
  上海师范大学黄云龙教授概括了四种模式:以区或街道(镇)为主体的地域型体制模式、以学校为主体的辐射型体制模式、政府机构与社区合作办学的体制模式和社区学校(院)实体型的体制模式。在此基础上,北京朝阳社区学院苏民副院长重新诠释了四种模式:以街道办事处为中心的连动型、以中小学为主的活动型、以社区学院为载体的综合型和以地域为边界的自治型。
  3.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关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开发的研究,一些学者结合所在地区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经验介绍。张利明等人将南京玄武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个案进行了较为翔实的论证。刘芳在梳理相关社区教育与社区资源关系等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资源全面开发、利用的操作过程与方法建议,此建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社区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孙庆对上海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开发的现状、合理利用的办法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剖析。
  4.社区教育内容的研究。李平认为,关于社区教育专题的研究包括宏观、中层、微观三个层面。如对我国社区学院的研究,对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对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对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对社区教育发展中弱势群体教育的研究,对学校、社会、社区三者结合的研究,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对社区教育队伍建设的研究,对社区教育保障体系的研究等。季国强认为,社区教育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社区教育的概念界定、本质特征、目标评估、模式与功能、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机构和职能、政策与制度建设、社区教育与市场经济、社区发展、人的发展、城乡教育改革的关系等。
  5.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杜君英对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四种理论――课程论、现代社区论、社会分层论、成人学习论,社区教育课程学习者的特征――“有钱”“有闲”和青少年德育课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她还对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存在的不足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指出了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两个原则:立足社区和以人为本,提出了构建“社区本位”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理念。桂莉总结了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需求调研,确定拟开发的课程、综合论证,确定社区教育目标、精心策划,组织做好课程设计。关于社区教育课程类型,大陆学者黄云龙曾提出四类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想,四类课程指的是文化科学知识教育课程、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和家政教育课程。黄健教授则以“课程学习内容设计”为标准,将社区教育课程分为三种形态,即文化课程、生活艺能课程和社会团体课程。
  6.农村社区教育研究。冯晖关于新农村社区教育的研究内容包括:新农村社区教育的背景研究、新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新农村社区教育基本框架构建和新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展望等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农村社区教育相关的问题。刘洋从研究我国农村社区及社区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阐述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
  7.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对策研究。关于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叶忠海提出了八种对策:“形成以终生学习为导向的新学习文化”“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运用多种举措激励民众学习”“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社区构件的建设”“社区教育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评价制度”和“强化社区教育的科学研究”。
  (四)国外社区教育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启示
  我国学者在研究国外社区教育时,较多地关注了社区教育的实体设置,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北欧的民众学校、日本的公民馆、瑞典的学习圈活动、英国的“生涯发展贷款制”和“个人学习账户制”、韩国的新社区运动、新加坡的社区中心等。其中,对美国社区学院的介绍和研究最多也最详尽,涵盖了社区学院的渊源、发展历程、特点、职能、课程体系、领导体制、投资体制、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张光辉等人通过系统分析美国、北欧等国家社区教育的价值取向,指出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应该兼顾实用主义与人文主义,最终实现两者在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协调与统一。
  
  二、对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与研究的评价
  
  我国社区教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与研究历程,并且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和管理者的关注。关于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概况,学者卢红、冯晖、李平等人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研究,并指出我国社区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与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
  (一)我国社区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我国社区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无论是社区教育的内容、形式、对象,还是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资源开发利用、运作模式等都得到了较快发展。社区教育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终身体系的构建起到积极作用,在社区经济文化发展中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社区教育法律建设机制、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动力机制、社区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各地社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认清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是必不可少的。
  (二)我国各地社区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
  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差异性决定了各地社区教育发展的不同。东部与西部、农村与城市、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等,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政府部门对社区教育的管理机制、居民对社区教育的需求程度等因素,决定了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社区教育发展水平与地方经济文化之间形成的循环效应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许多地区的社区教育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典范。如何借鉴成功的经验,发展本地的社区教育,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我们希望各地社区教育能够因地制宜地得到健康发展,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真正享受社区教育带来的乐趣。特别是我国农村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社区教育,更好地促进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三)我国社区教育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在社区教育研究方面,学者们对社区教育的理念、价值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社区教育研究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如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区关系的研究、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关系的研究、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研究、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研究、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社区教育评估体系的研究等。但我们发现,既有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大部分依据其他类型的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成果,而能够体现社区教育特色的课程并不多。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远远无法适应我国社区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研究、社区教育评估体系的研究、社区教育本土化与区域化的研究等相关研究虽有一定进展,但其理论深度、可操作性等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社区教育实证研究近年来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大部分都是调查研究,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四)中外社区教育对比研究与分析有待拓展
  社区教育在欧美等国家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20年代,社区教育传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区教育重新得到发展,我国学者借鉴国外先进思想和理念,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对社区教育的内涵、功能、作用、模式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但不难发现,我国社区教育与欧美等国家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管理体制、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关于这些差异的相关研究与分析尚不多见。我们认为,中外社区教育对比研究与分析将对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作用。
  综上所述,关于我国社区教育的研究可以说不胜枚举,我们无法将所有相关研究一一穷尽。随着各地社区教育的发展与研究不断深入,我国社区教育无论是发展还是相关研究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各地社区教育发展与研究的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的作用和功能也会不断得到提升。从既有的发展与研究中汲取经验,发现存在的不足,探索能够更好地适应各地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将社区教育研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是本文的宗旨所在。
  
  [参考文献]
   [1]陈乃林.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叶忠海.21世纪初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3]苟顺明.试论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J].继续教育,2006(7).
  [4]桂莉.关于开发社区课程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6).
  [5]李平.国内社区教育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4(11).
  [6]楼一峰.推进上海社区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职教论坛,2007(5).
  [7]卢红,张雪莲.国内社区教育研究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4).
  [8]杨继英.终身教育理念下的社区教育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9).
  [9]吴锋,魏伟.美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10]张光辉,吴伟.美国和北欧社区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11]张利明,等.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实验研究报告[A].陈乃林.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2]文锦.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切入点[J].教育与职业,2005(5).
  [13]朱贵平.社区教育的多维审视[J].教育与职业,2006(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2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