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工作角度看青少年“门事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泳

  摘 要:社会中各种青少年门事件是引起了全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的广泛关注。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分析青少年门事件的发生的原因并找出相关对策,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社会工作者的一个必要完成的任务。
  关键词:门事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一、青少年门事件的问题
  近些年来,“××门”成为当下的流行语,这种称谓来源于七十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多被用来指代一些带有爆炸性的事件及新闻。国内门事件的说法是从“艳照门”兴起的,如今的网络上经常暴出和青少年相关的门事情,并且这些青少年门事件较多地涉及到暴力、性,如“图书馆自慰门”、“浙江慈溪职高摸胸门”等。这些青少年门事件的发生不仅反映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把如何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成这一问题摆在社会工作者的面前。
  二、青少年门事件的原因
  (一)青少年个人原因。从生理上看,从13周岁开始,青少年成长进入青春期,身体飞速成长,性器官成熟,发育成熟的外生殖器是青少年愉悦的基本来源。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知识、道德发展水平有限,超我无法完全控制本我与自我,因此会出现对暴力、性的迷惑与尝试。“图书馆自慰门”是在网络上流传的一段低俗视频,内容涉及一个男生在类似图书馆的地方自慰。自慰是发泄心理压力的一种安全的方式,但是,该男生没有能控制自己本我的欲望,选择了错误的地点进行自慰,对自己的形象与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从心理上看,13-20周岁是儿童期与成熟期的交叉,青少年常常会有“我是谁?”的疑问。他们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同,而同辈群体则是主要的认同者。因此,青少年可能会在没有充分的信息和知识的前提下,很不成熟的选定一个认同目标,进行角色尝试以获得认同。浙江慈溪职高课堂上一群学生围着一女生集体摸胸,据说该女生是班上惟一的女生,为团结同学献身被摸。该女生这样的行为可能就是希望得到男生的认同,而参与摸胸的男生则是希望得到其他男生的认同。
  (二)社会原因。网络因素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家庭教育的失衡,再次是学校教育的偏颇。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信息丰富,但良莠不齐,尤其是网络中存在的各类虚假、淫秽黄色信息等,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造成很多中消极的影响。青少年由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欠缺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以致在各种的信息面前丧失判断是非的鉴别能力,甚至模仿网上的生活方式和一些不健康的行为,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多数青少年门事件都是对网络内容的学习、模仿。
  家庭够提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积极社会功能的环境,也是可能会使儿童面临缺少生理、情感支持的环境。各种青少年门事件的当事人的家庭教育大多存在不足。其父母大多注重家长的权威、注重物质生活的质量,注重成绩的高低;忽视心理的成长,忽视情感的交流,忽视与学校的配合;思想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即使在事件发生后,其父母也是进行口头教育和棍棒体罚,方式简单粗暴,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使家庭的功能走向负面。
  学校是学习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的社会化场所,但自慰门、摸胸门却发生在了校园里,直接反映出部分学校管理的失责、道德教育的滞后。部分学校为了抓教学成绩,在课堂上严防死守,在课后却不闻不问,直到事件发生便严肃处理相关学生。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多以宣读材料,批评体罚为主。这样的管理与教育无法保障青少年的学习的进步,也无法保障青少年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校园青少年门事情的发生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门事件的对策
  青少年门事件的发生正是因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遭遇许多困难或障碍,因此,迫切需要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推动青少年顺利地成长。
  (一)开展社区社会工作,加强社区文化教育。发展社区公益文化事业,建设方便社区居民阅览、健身和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加强对社区周边的休闲广场、网吧等文化场所的监督管理,净化社区周边的文化环境。调动社区资源,开展面向家长、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统筹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建立覆盖全社区的学习服务体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二)开展家庭社会工作,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开展面向家庭的教育与培训,帮助家长了解青少年成长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和相关的生理、心理、法律知识,使家庭成员更加科学理智地处理与青少年有关的问题。定期进行家庭心理辅导,通过使用热线电话、个案咨询和家庭治疗等方式协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出现的问题。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家庭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加强社区与家庭的联系,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发挥校园社工作的作用。开展驻校社工服务,广发收集学生信息,与学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协助学生深入了解自身感受,帮助学生与家长接受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学校行为规范。加强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深化了解,建立和谐关系。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建立全方位的监护网络,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工作关注,社会工作者在应对青少年门事件时应当找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出现的问题,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4).
  [2]拉尔夫,洛温伯格,哈林顿.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指南[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马伊里,吴铎.社会工作案例精选[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9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