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面子”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同奇

  摘要:“面子”理论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觉来审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运用这一理论来对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获得解决的方案,改进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设计;“面子”理论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大学课堂的教学设计由原来的以翻译法为主,变为交际法、听说法、任务法、体验法及认知法等等新教学法百花齐放,在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增加,需要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和进行认知性学习,同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和教学设计的中心。
  由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保持沉默,因此教师设计的课堂互动得不到配合,提出的思考题不能得到有效或明确的反馈。
  种种问题亟待解决。笔者认为如果把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交活动,从“面子理论”(face theory)来重新思考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二、面子理论的研究
  西方的面子理论最早见于美国社会学家高夫曼(Goffman)著作。他认为在交际活动中,会话的双方都有“面子需求”,需要相互保全对方的面子。布朗(Brown)和莱文森(Levinson)在1978年正式提出了“面子理论”(face theory)。该理论指出,“面子”是理性的交际个体在社会交际时力图维持的个人形象(public self-image)。它又分为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指个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喜爱、赞赏和肯定;消极面子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希望私人意志和行动自由不受侵犯。同时,许多言语行为都会对说话人或听话人的面子构成威胁,理性的人在交际中都会极力避免这种面子威胁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简称FTA)。近年来得西方理论偏重多元的面子观,即以面子理论为基础,根据不同的文化和具体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如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导向的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面子(美国、德国、英国等),而以集体主义(collectivism)为导向的文化则很偏重集体的面子(如中国,日本,韩国等)。[1]
  与之相比,中国的面子文化历史更为悠久,古来就有“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三分薄面”等说法。在水浒中有卢俊义为了给宋江面子而“提兵临境,一连十日,不与厮杀”,而在排位次时,众人也给宋江“面子”,而不让更适合领导梁山的卢俊义来当大头领。而林语堂则认为中国人的面子观很大程度上调节着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举止,但面子是抽象而不可捉摸的。顾曰国先生对面子理论做了个比较深入的讨论,并总结了中国文化中关于礼貌的五大原则,同时指出西方的面子理论与中国文化不完全符合,“汉语中消极面子的概念似乎不同于B&L对消极面子的定义”。 [2]有中国的学者认为中国的面子观更注重积极面子的维护,而对消极面子则不大看重。[3]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人的面子观注重人的共性,个人自由更多的受到集体和团队的约束。故一些学生选择不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认为不参与活动为自己的消极面子范畴,而教师常认为该行为冒犯了自己的积极面子,从而导致冲突。
  三、 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积极参与活动,不能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回答问题时不能很好的抓住重点,甚至有时提出如“our former English teacher would not do this”这样的话让师生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笔者认为,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从心理距离调整,面子价值观引导和相对权势的认知与克服三个方面来深入讨论:
  (一)心理距离调整
  根据一项调查,93%的学生都认为“英语教师和自己的交流很少”。 [4]师生之间的交流不足,使得双方的心理距离加大,缺乏沟通,会让彼此在课堂互动中不易照顾到对方的面子;同时让学生产生陌生,冷淡,焦虑等情感。而根据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这样的情感无疑会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语言习得效率产生负面的影响。习得效率不高,课堂中师生相互“面子”不能得到有效维护,会进一步刺激负面情绪,并最终让课程学习陷入恶性循环。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课堂设计时有必要增加师生交流互动的时间和内容,对课堂中的问题及时沟通;可与学生交流共同的话题和关心焦点,缩短师生的距离,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方式有所了解;在课堂上可把一些学生中流行语言或普遍接受的方式写进教案,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在学生提问或质疑时进行换位思考,从另一个个角度审视教法中是否有不尊重学生“面子”的行为,让和谐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正面情感。
  (二)面子价值观引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价值观趋向于集体主义,而这一点和西方国家的凸显个性,提倡表达自我主张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相去甚远。所以在我们进行课堂互动时,许多学生不愿意发表自己意见,认为个人意见要么显示自己比其它同学不一样,让他人没有“面子”;要么回答不一定正确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会嘲笑,让自己没有面子。因此他们选择稳妥,隐蔽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而不倾向于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5]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课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人格心理受传统中国文化的影响,也要意识到随着跨文化交流,西方影视作品的流行,西方文化的“面子”理念也同时存在。在课堂上,教师可适当加入中西方面子价值观的说明,肯定发表个人意见的行为,引导学生的面子价值观向个人自由表达方向发展。同时要设计恰当的教学环节,多设置激发个人思考的参考性问题;对学生的回答尽量不用 no 或wrong 的简单否定,而是用your idea is ok 或 there are shining points in your suggestion 等委婉方式来肯定学生回答中的积极部分,维护学生的积极面子;增加生生互动,让自我展示成为集体行为,从而让沉默不符合学生的面子观。
  (三)相对权势的认知与克服
  相对权势这一概念是指交际双方在权利上并不处于大致平等的地位。在中国儒家文化中,要求学生对年长、知识相对丰富的教师表示尊重,这让课堂交际中的教师通常处于学生心中的相对强势一方,而对教师的质疑、表达不同观点、甚至像和朋友一样进行自由的讨论都会被认为是对教师“面子”的冒犯。同时,很多同学出于对自己英语能力不自信而认为自己属于课堂上的相对弱势(如自我定义my English is poor),故选择不参与课堂活动,保护自己的“面子”。
  相对权势对英语课堂的影响可谓深远。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堂设计时教师先要有师生平等的自我意识。多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习惯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表明提问、发言、质疑是学生应有的做法;多设置开放性和参考性问题,让学生习惯参与讨论;对每一位学生保持较高的心理期望值,即通过表扬,明示学生的优点和潜力来让学生积极面子得以维护,同时不再让学生自我定位为相对弱势;在问题设计上,教师需要精心组织语码语法,先对词汇语法进行讲解,以适合基础较低的同学水平,让他们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逐渐提高英语水平。
  四、结论
  随着大学英语课堂中种种问题的出现,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候“面子”带来的尴尬,羞涩甚至冲突是一些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较大影响的问题的根源。充分的掌握面子理论,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帮助英语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创造一个轻松,愉悦,高效的课堂环境,从而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降低学生的情感障碍,促进课堂互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语言习得的有力渠道。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21-238.
  [2]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10-17.
  [3]鲁豫.面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解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5):32.
  [4]项贸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外语界,2004(4):38.
  [5]曹静.面子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9657.htm